守护瑰宝,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人——访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

发布时间: 2019-11-11 13:5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卢佳静 裴雨莉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中国网北京11月11日讯(记者卢佳静 实习记者裴雨莉)  健康是民之大事、国之大计。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中明确表示发挥中医药特色助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那么中医药的特色该如何发挥?中医药在服务中国人民健康的同时如何惠及世界人民?对此,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平台)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司富春。

中国网记者:我们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注重养生,但是对中医药的了解却并不多,您怎么看中医药知识科普现状?

司富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对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多种形式的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和中医药科普活动进入人们的生活。但对中医药认知水平有限、信任程度不高。

国内有关中医药科普的内容主要为具体的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方法,缺少对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药文化、中医哲学、中医典故及趣闻、中药材等内容的宣传;现有各种渠道的中医药科普知识与群众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对中医养生保健的科普宣传不规范,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

因此,对于中医科普工作,一是要加强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和信任度,要创新中医科普宣传方式。不仅要在内容上追求科学性与实效性,贴近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真实需求,更要拓展传播渠道,使人们更加便捷的获取可靠的中医科普信息。既要发挥好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又要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建立网络科普平台,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哲学思维等。

二是要充分调动中医药专家、科普工作者、大学生等各界人士参加中医药科普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专业特长,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使中医药知识理念贯穿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健康素养。

三是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的规范化管理,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借中医药之名的虚假知识宣传和违法违规行为,由官方建立信度较高的专业化中医科普知识传播平台,更好地向群众传播科学、准确、权威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中国网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您怎么理解?另外,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您有何建议?

司富春: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不仅充分肯定了中医药所具有的科学学术地位,而且还是中国古代科学宝库中珍贵的宝物。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明确了中医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战略地位,将中医药比喻为钥匙,提示了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药将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传承中医药学,不仅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知识、经验、技术,还要传承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思维。一方面通过传统的师承教育、建立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等,挖掘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学术思想,培养中医思维;另一方面应利用现代科技、网络、大数据等技术系统地整理、归纳、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推进中医传承工作向纵深发展。推动中医药创新、与时俱进,要将中医药原创思维、原创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产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原创成果。

中国网记者:从画好中国同心圆角度,您认为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对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司富春: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典型代表,凝结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

中医最大的价值是疗效,能治好疑难杂症,能解决某些西医解决不了的难题。我认为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的最大价值是对健康中国建设的贡献。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中,通过发挥中医优势弥补西医短板,构建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医学模式,让中国人享有更好的诊疗服务。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而且是中华优秀生命哲学、生命科学的杰出代表。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以阴阳平衡的生命观、阴阳失调的疾病观与阴阳调和的治疗观,反映了中华文化“阴阳中和”的核心价值;中医药学“治未病”“存正气”的预防保健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中医药学“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医德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仁爱慈善的道德伦理。

通过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中医中药中国行等活动,把中医药的文化精髓传播开来,树立中医药健康理念,养成中医药健康生活习惯,提高中医药健康素养,让中医药更好的为中国人的健康服务。

中国网记者:2008年中医按摩保健服务登上奥运会舞台;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中医药“响亮”世界;2016年里约奥运会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再一次将中医带上了“热搜榜”。那么,中医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司富春:当前文化背景差异、法律障碍和贸易壁垒、缺乏中医药国际标准规范是中医药走出去面临的重要问题。要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可采取“以技弘道”的方式克服文化差异,如以中医药的针灸、推拿、养生保健技术,采用医养结合的方式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健康问题,便于当地居民了解中医药。

要充分利用国际前沿先进技术,加强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产出创新研究成果;要加快制定中医药技术标准规范,包括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及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制定中药材质量控制、临床疗效评价等国际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动中医药研发、生产、服务贸易规范化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走出去、融进去。

在中医药产品贸易和企业海外市场发展中,应注重与知名跨国公司合作,或与本地企业形成优势互补的重组结构,利用知名跨国公司的品牌、信誉、市场等优势,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中国网记者:“一带一路”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医药该如何借力发展并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服务呢?

司富春:“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中医药两千多年前就是古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中医药或是传统医药的使用历史,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借“一带一路”东风,中医药可以与共建国家合作发展中医医疗、教育、服务贸易传播中医药文化。

通过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和谐的关系,充分发挥在中医药领域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开设海外中医中心,将中医药针灸推拿按摩等特色诊疗技术、方法传播到国外,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健康服务。

通过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际知名科研机构、知名企业、著名大学等开展科技合作,开展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等项目的联合攻关研究,将解决医学难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合作,建设中医药国际化交流平台,连通国内中医药企业、医院和“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医院开展全方位合作,发挥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的优势特色;大力发展中医健康服务业,形成健康产业链,推动各国医药经济发展,打造地区医药经济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