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抓好民生之本 绘就生活之美​

发布时间: 2019-10-28 13:25:19 | 来源: 格尔木日报 | 作者: 赵倩 | 责任编辑: 王静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格尔木市坚持就业工作与经济发展相协同,从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统筹城乡就业,到新时期推动高质量就业,不断提高就业政策服务水平,就业有效惠及民生。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方式更加精准

1982年成立市就业服务局,2003年起在城乡设立劳动保障协理员,2011年建成市人力资源市场,覆盖市、行委、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成并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稳就业”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聚焦技能培训、重点群体、创业项目带动和主动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就业”,在海西州率先试点网上就业服务模式,建立了基层就业联络员制度,“线上线下”开展就近就地、网上、“一对一”精准服务对接。有效帮助了下岗失业人员、“4045”、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以及城乡各类人员就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年新增就业人数均保持在5000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从业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8.7万人。随着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就业环境持续改善,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达49.7%。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带动4000余人实现就业

我市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州创业创新决策部署,2006年在市就业服务局成立创业指导中心,2010年以来我市开始落实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2009年至2015年相继建成了创业街、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及众创空间,2018年升级打造完成格尔木市“昆仑创客”创业小镇。在新形势就业创业指导意见的支持下,推进打造“双创”升级版,不断健全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政策扶持+创业活动”的创业服务模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格尔木市蔚然成风,累计带动4000余人实现就业。

近年来,我市立足枸杞产业、特色养殖、高原旅游等产业实际,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开展SIYB、电子商务、种养殖+电商、旅游民宿、创业能力提升等培训2099人。“一街一园一基地”及众创空间实行政府补贴入驻,提供租房补贴、办公设施等“七免七支持”,累计吸纳培育创业主体205个。共为263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及奖励补贴5391.4万元。自2014年起,每年举办或参与创业经验交流、导师指导服务、创业成果展示会、创业大赛等活动,直接扶持创业554人次。为各类创业者提供经验、资金、场地扶持,先后涌现出“青海省青年创业奖”“青海省创业大赛二等奖”及“省级科技型企业”等多个省级奖项和张凤萍等一批创业典型人物。2019年4月,格尔木创业孵化基地荣获“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开展培训39000余人次

我市自2008年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以来,服务对象拓宽至城乡劳动力,期间,不断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劳动者培训就业需求,结合统筹城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中央和省、州重大决策部署,着力完善培训监管服务机制,创新培训模式,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培训实效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培训城乡劳动者39204人次,开展技能鉴定8157人次,培训就业率达70%。

培训方式从“政府制定”到“群众点餐”转变,积极联合发挥中标培训机构、教育、农牧等培训资源,开设汽车驾驶员、挖掘机、美容美发美甲、农家乐服务员、快递员等技能培训工种32个。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就近集中设点,分类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大中专高校毕业生能力提升等培训。积极推行实现“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业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联合企业开展新招员工岗前技能培训4981人,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同时,加强培训质量督导和后续就业服务对接,不断夯实培训就业成效。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就业政策服务有效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高效、便捷、专业服务能力建设,不定期开展就业服务人员政策业务培训,为全市各类人员均等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服务。深入落实实名制就业制度,着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劳务对接、维权指导等转移就业工作机制,促进就业增收。同时,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简流程、减材料、规范公共服务事项,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每年精心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服务月等专项服务活动,经常性开展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服务进社区、村、校园、企业的“四进四送”服务活动,变“群众上门”为“服务上门”,形了信息发布、招聘服务、政策对接常态化工作机制。2010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140余次,帮助实现就业11200余人,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87%以上,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 16万余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2578万余元。期间,持续服务企业减负稳岗,加大就业政策落实力度,发放稳岗补贴3872万元,落实失业保险降费减税政策,共减轻企业成本4274万元。支付各类就业补贴22756万余元,全市共有7.6万余人(次)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