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先行者”再发力

发布时间: 2019-10-21 11:03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林仪;揭春雁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热议“分好垃圾资源共建无废城市”

从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到全国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再到开出全国首张垃圾分类个人罚单,广州的垃圾分类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广州仍有新的问题和瓶颈。

9月19日,广州市召开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大会,广州垃圾分类工作开启新征程。9月20日播出的广州市政协第七期“有事好商量”组织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聚焦如何分好垃圾资源、共建“无废城市”展开协商建言,共谋务实之策。

■全链条提升:建立投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

“我在家里也会分类,然后就投到定点的垃圾桶里面。但是之后的流程是怎么运作的,我们心里也没底。”7月8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报道称,广州部分无人监管垃圾分类的社区,居民“前端混投”、收运队伍“后端混收”。

“我们要知耻而后勇。”7月30日,在广州市2019年经济发展“上半年怎么看、下半年怎么干”协商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张硕辅就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政协委员深入交流。

之前,政协委员已对垃圾收运路线进行调研。为了配合四色桶分别收运,环卫处配备了不同的收运车进行收运,再运向不同的处理厂。环卫收运系统与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是广州市垃圾分类的特色模式之一,通过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覆盖,实现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

如果这个收运过程能够清晰、透明地告知市民,一定会增加市民对垃圾分类的信心。

在“有事好商量”节目现场,市政协委员刘根生建议,建立标识化、可视化、可追溯的垃圾分类投放收运管理系统。设置张贴垃圾分类流程、收运线路、责任人、咨询举报电话等,对居民进行指导;对应分类标准,将垃圾袋、垃圾箱、垃圾收运车同色同标识,方便群众识别投放、监督收运。

“可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陶镇广表示,市城管局将采取三项措施:按照分类投放需求,配足分类收运车辆和队伍。公布分类收运线路,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采取“公交式”收运,确保及时收运。在收运车辆上安装GPS系统在压缩站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彻底解决混收混运问题。

“厨余垃圾是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市政协常委曹志伟曾提交有关厨余垃圾处理的提案。他说:“如果能够使食材成品化和食品计量标准化,就可以从源头上实现餐厨垃圾减量。”他建议,建立食品加工工业园,发挥“中央厨房”优势,实现出厂食材成品化、上桌食品计量标准化。另外,还要鼓励企业使用“无废”材料。

怎样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上的新突破?市政协委员曾春航的答案是:加快提升资源热力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等资源化处理能力,降低垃圾填埋量,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除了垃圾处理,垃圾回收也不可忽视。目前,广州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约为35%,2021年回收利用率要达到40%以上。而这5%的突破,关键是要做好资源回收利用工作。

曹志伟认为,居民家中的大件垃圾如“五机一脑”(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手机、电脑)和大件家具是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难点。他建议,城管部门建立预约上门回收机制,同时,对生产这些商品的企业要建立回收责任制,如对于现在日益流行的快递业包装问题,要落实快递分类点回收包装品的责任,建立自我回收机制或征收回收处理费,减少纸箱与外包装材料使用和丢弃。

“我们在2015年就开发了‘92回收’App,以‘互联网+’方式实现了废旧纺织品、图书等品类的上门回收。”市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李洁明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服务平台,配合城管部门,有针对性扩大上门回收范围,给广大市民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回收服务。

■全方位覆盖: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7月1日,上海市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执行时代。略显尴尬的是,比上海更早推行垃圾分类的广州,市民的知晓率似乎亟待提高。

“我们是否可以就垃圾分类开发一个便民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包括宣传教育、数据统计、线索举报、意见建议,还要有积分兑换。关于线下,建议有关部门统一编写垃圾宣传资料,形成教材,最好纳入社区教育,从业人员职业培训等。”市政协委员胡国胜说。

陶镇广表示:将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利用公共场所如地铁、公交等开展公益宣传;利用全媒体、融媒体等方式,采取更易市民接受的方式宣传;强化各行业培训,开展入户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垃圾分类的教育宣传也应该从娃娃抓起。刘根生建议鼓励高校、职业学校学生发挥创想创意,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这个建议很好,我们会认真考虑。结合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局将大力推进‘小手拉大手’活动,并将校园垃圾分类工作事项列入教育督导评估内容,推动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开展。”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回应。

■全社会参与:人人动手形成合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垃圾分类需要各方发力。

“我觉得可以充分发挥广州已经建立的‘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制度的作用,结合新一轮党员进社区工作机制,把垃圾分类的宣传、发动、监督作为具体工作内容,融入社区各项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曾春航说。

而另一位市政协委员谭国戬则建议:还可以发动工会、妇联、共青团和志愿团体共同参与,一起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同时还要对他们加强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培训和具体分类实践训练。

谭国戬认为,要健全垃圾分类权责机制。发挥与居民生活紧密联系的物业管理公司作用;探索修改物业管理条例,赋予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垃圾分类投放、收运与处理的权利义务。要适时将垃圾分类考核指标纳入出租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对业主、租户的管理措施与奖惩办法。考虑将垃圾分类行为与个人诚信系统挂钩,在街(镇)、社区建立“诚信档案”,对垃圾分类不良习惯分别采取“提醒”“约谈”“警告”等方式。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宏伟表示,市住建局在2017年初就启动了《广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在条例草案中,市住建局根据《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对物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作了相应规定。他还表示,如果物业企业存在违反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未履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的8项行为,将被列为失信行为。市住建局会将城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记入该企业的失信行为,通过市住建局的官网向社会公开,配合城管部门对其实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

胡萝卜加大棒,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刘根生提出:“我们还要鼓励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建议制定一些奖励办法。”

对此,陶镇广回应,正在制定《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奖励办法》,对在生活垃圾分类中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给予奖励,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曾春航进一步提出广州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比例约1∶1,有必要在积分入户制度上,对主动遵守和执行垃圾分类的人员给予加分,对未按规定做好垃圾分类的人员减分,以强化来穗人员的垃圾分类意识。

“委员们的建议都很好。有必要把垃圾分类纳入广州诚信建设体系。对于日常垃圾分类未遵守相关法规的来穗人员给予适当扣分,在积分制入户、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就业培训等方面体现落实,以此动员和激励广大来穗人员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副巡视员岳君朋说道。

垃圾分类,大势所趋。只有公民、企业、政府,全社会人人动手,让垃圾各归其类,各有所去,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才能更“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