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开学的铃声,来自重庆武隆山区的学生冯莉婷高兴地踏进了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市第七中学。“如果没有民进的叔叔阿姨们,我根本没法来到这里,是他们的‘艺术教育希望行’活动帮助我实现了梦想!”冯莉婷激动地说。
2013年,距离主城区两百多公里的武隆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而仙女山镇中心的希望小学,80%都是留守儿童,冯莉婷正是其中一员。希望小学条件十分有限,没有音乐、美术等专职教师,艺术课程对于这里的孩子而言只是一个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梦”。
扶贫先扶智。民进重庆市沙坪坝区委会在得知学校的现状后,决定利用民主党派的教育资源,开展一场以艺术教育为主的智力帮扶活动。2013年11月,沙区民进“艺术教育希望行”正式开启第一个三年帮扶计划,“希望通过艺术传播,埋下快乐的种子,用艺术温暖山区孩子的心灵,摘掉他们精神上的‘贫困’帽子!”民进沙坪坝区委会主委陈忠荣如是说。
活动初期,民进沙坪坝区委会通过开设古筝、美术和排箫三个兴趣班,坚持每周一次派会员老师往返上课,就这样开始了漫长的教育扶贫之路。7年时间里,老师们每次往返400多公里、6个多小时车程,艺术课堂一次也没有停。
上山的路难走,“艺术教育希望行”的路也不轻松。
硬件短缺,民进沙坪坝区委会便发动会员为学校筹集捐赠了艺术课堂所需要的全部乐器、美术耗材、音乐凳等,共价值40余万元。起初,很多家长甚至镇里的老师都对艺术教育不理解,但看到支教老师们的坚持和孩子们身上发生的变化,他们逐渐由不看好转变为接受和欢迎。
“第一次见到李老师就觉得特别温暖,她说话很温柔,而且很有耐心,她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冯莉婷说。正是在古筝老师李彦锦的耐心教导下,她从对音乐一无所知到已考过国家艺术等级考试古筝十级,最终还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到主城高中就读。
曾经有人质疑“我们可以坚持多久?”也有人不解地问“你们图什么?”……参与支教的会员们异口同声道:“看着孩子们交出一张张可喜的艺术答卷,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仙女山孩子们的变化,渐渐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注。在中共重庆武隆区委统战部牵线搭桥下,民进沙坪坝区委会先后同仙女山镇希望小学、石桥苗族土家族乡、仙女山镇中心小学校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最多时帮扶范围辐射了4所学校和1个村。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会员也主动参与进来,支教队伍从起初的三五人到现在近40人,已形成常规。
2017年,武隆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但艺术教育帮扶并未止步。随着武隆县升级为武隆区,并对希望小学进行改造扩建,沙区民进又有了新动作:从培养学生倾向师资引导,并将每年对帮扶学校教师开展的暑期培训固定化。今年,希望小学开设了全国首创的公益“度假课堂”,民进沙坪坝区委会又在课程设置和师资上给予指导和支持……
7年时间,仅仅是沙区民进艺术教育扶贫路上的一段里程。沙区民进人说,他们还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携手前行,用爱与责任撑起孩子们的一片蓝天,让人生与艺术结伴而行,让梦想如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