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路上的民企步伐

发布时间: 2019-10-18 09:2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脱贫攻坚路上的民企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一周年座谈会暨“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表彰会在京召开

中国网北京10月17日讯(记者 江虹霖)今日是第6个国家扶贫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民营企业家重要回信精神,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决定授予北京华博创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99家民营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中华工商网

根据14日在京举行的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论坛数据,截至2019年6月底,“万企帮万村”行动精准帮扶10.27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5.53万个),产业投入753.71亿元,公益投入139.1亿元,安置就业66.15万人,技能培训94.1万人。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民营企业达到8.81万家。

脱贫攻坚路上,民营企业贡献了智慧,展现了担当和作为。今日多位民营企业家分享了他们的帮扶经验。


企业:传化集团

分享人:徐冠巨

image.png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 图片来源:中华工商网

成效:把健康扶贫作为主攻方向,从2018年起的3年内,投入2亿元,在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为1000个行政村援建1000所“传化·安心卫生室”,服务150万人口,帮助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已经援建了740所,服务村民11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1万人。

经验:“硬件”先行,跟上“软件”建设,探索健康扶贫新模式

专门组建了近20人的专业队伍,深入到500多个贫困村进行调研,了解当地需求。

我们在“三区三州”地区、云贵石漠化地区、罗霄山脉地区、武陵山脉地区和秦巴山区等国家重点扶贫区域的11个贫困县(市),严格推行项目领导责任制、工程建设招标监理制、资助资金专账管理、第三方机构监管评估等制度,“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形象标识、统一器材采购、统一评估验收”,保证了卫生室建设的合规有序,实现了村级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

启动了远程培训。2019年我们组织杭州的专业医生,为700多名乡村医生进行70多课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我们正在建设乡村医生学习交流的互联网平台,让提升村医能力成为持续的行动。


企业:波司登集团

分享人:高德康

image.png

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 图片来源:中华工商网

成效:企业所在地康博村,原名山泾村,改革开放前是一个贫穷村庄。今天的康博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波司登集团有意识把产业扎根在农村基层,把产能转移到农村腹地,在中东部地区建成8大生产基地,为上下游产业链创造30多万人就业。公益项目的足迹走遍全国28个省、58个地级市、102个县,惠及86.58万贫困群众。

经验:投身产业扶贫 传递温暖正能量

羽绒服行业一头连着全球服装市场,一头接着千万农民的鸭舍,具有横跨一、二、三产业的特殊产业优势,可以充分吸纳农村就业,精准开展产业扶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生产基地+卫星工厂”的模式,使当地村民就地转化,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们近三年来,携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向全国贫困村和乡村师生捐赠防寒服装;和中国光彩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开展专项扶贫行动;和江苏省、苏州市慈善总会共同出资1100万元援建贵州省思南县波司登长坝中心小学,扎实推进教育脱贫。我们还将在2019-2021三年内支持凉山州15个乡镇乡村教育事业,向凉山志愿教师提供人才培训、教师进修、教育补贴,支持其专业发展,为凉山地区培育优秀校长、优秀教师。


企业: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分享人:徐志新

image.png

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新 图片来源:中华工商网

成效:2011年,我回到燕窝湾村筹建燕儿谷公司,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健康养老,这一干就是9年,愣是将一个国定贫困村变成了知名的乡村旅游景区,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与康养服务打造成当地的支柱产业, 2016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2017年接待游客就超过了20万人次,2018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0630元,翻了10倍以上。

经验:三规合一,融合发展,探索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燕儿谷将景区规划、村庄规划与产业规划相结合,将生产、生活与生态相融合,实现了村在景中、景在村里。一年以来,我们的产业融合上了新台阶,在之前农旅结合的基础上,新增了农教结合、农养结合。同时,实现了扶贫主体的两个转变,即,从扶户转变为扶村,从扶个体转变为扶主体,以小香薯等专业合作社、特色种养专业户、农家乐等形式来推进多层次市场主体的融合发展。

建成了湖北第一家乡村工匠学校,全力打造“指尖上的燕儿谷”,把篾匠、木匠、豆腐匠、陶艺师傅、绣娘等九佬十八匠的老手艺人招募在一起,实现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同时还是一个返乡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吸引一大批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就业与创业,闯出了一条村企联建、产业扶贫、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企业:天士力控股集团

分享人:张建忠

image.png

天士力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裁张建忠 图片来源:中华工商网

成效:已在临潭、宕(Dang)昌、陇西等12个县区建设了17个扶贫药源基地,在宕昌木耳乡、陇西德兴乡、积石山县寨子沟乡、陇西县碧岩镇建设了4个扶贫车间,在陇南文县、庆阳宁县、甘南临潭建设了3个扶贫项目基地,开展中药材种植近10万亩,带动8700余户贫困农户从事中药材产业。

经验:产业扶贫、技术扶贫和生态扶贫兼顾

我们秉承“一地一品一模式、一乡一特一品种”的理念,按照“政府+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农户+银行”的模式,在道地药材核心产区建设药源基地;按照“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的模式,在重点贫困地区建立扶贫项目基地和扶贫车间。

扶贫先扶“智”。我们通过“2+3”培训模式(专业理论培训2天、实践及参观考察3天),组织中药材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干部、合作社等进行中药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培训。

成立了聚智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农村“三变”(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股权)模式,进行土地流转,利用有效土地资源,推进中药材种植、大畜养殖、林下养殖、经济林、生态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贫困户可以获得土地入股分红、效益分红和劳务入股分红“三项收入”。


企业: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分享人:尹建敏

image.png

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 图片来源:中华工商网

成效:已经带动12个行政村5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羊繁育扶贫产业,订单收购农民全株玉米4000多亩进行青贮加工15000多吨。每年免费培训黑木耳种植技术贫困户1000人次,为发展木耳产业贫困村培训1-2名技术员,已带动当地400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的生产,带动合作社6个,带动3个乡镇1000多户贫困农民依靠产业稳定脱贫。为石川镇5个村分红33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5.1万元。

经验:因地制宜想“特色办法”

东乡县是国列省扶重点贫困县,也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依托东乡族人民世代以放羊放牧为生,世代传承养殖经验,结合东乡的生态优势,我们带动农民发展传统肉羊改良、扩繁育肥的肉羊产业,打造“东乡贡羊”民族品牌,让贫困群众树立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

针对东乡族妇女们平时主要是在家照顾老人、孩子,鲜有就业机会,鑫源集团新建日产6万袋黑木耳菌棒加工及种植产业园扶贫项目,推进东乡县布楞沟村“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黑木耳种植试点活动,吸纳解决了200多名东乡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每天有固定收入150-200多元工资,每月通过采耳、挂袋等工作能收入5000余元,不但有了固定收入,而且学到了黑木耳种植技术,达到了企业产业帮扶的预期目的。


企业: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

分享人:郑金龙

image.png

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金龙 图片来源:中华工商网

成效:九年来,通过种植、加工吸纳劳动力稳定就业300多人,农忙时节季节性用工1000余人次。同时公司大量收购本地农户种植的红枣、核桃、苹果等,每年带动种植农户2500余户。

经验:特别的人才培养方法

闽龙达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法。第一,“讲诚信”的工作承诺。一周五个工作日、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按时上下班、按时休息,有免费的食堂,忙季加班有加班费,不拖欠工资;第二,“双学双比”的竞争制度,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让缺少就业经验工人在工作中逐步提升岗位能力、技术能力、学习意识、贡献意识,成长为技术和管理人才;第三,“讲团结”的精神生活,定期开展“说说心里话”,每年开展表彰奖励优秀员工的活动,营造亲如一家的企业氛围;第四,“接地气”的技术培训,包括长期聘请专家指导果树管理,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技工,不出家门就能学到技术,甚至吸引周边地区的农民来培训学习。

“扶贫”的根本是通过产业产生效益,说到底,解决了生产力后就是销售问题。在上海和全国的大型连锁卖场、超市以及高端购物商场都铺设渠道为固定销售展示窗口,实现“东店西厂”。同时,以“双线-九进”为模式,组织农产品大联展和线上销售、线下推广+宣传+销售。“九进”:进商圈、进社区、进菜场、进地铁、进学校、进银行、进机关、进宾馆、进企业,拓宽地方特色商品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