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强调中部地区要向东部沿海地区看齐,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江西要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自去年起,江西省持续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大力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部作风与营商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没有根除。
近日召开的江西省政协十二届七次常委会议,围绕“营商环境改善与干部作风转变”进行专题协商。20位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受邀与省政协常委、委员零距离交流。“民告官,官永远有理,这哪行呢!”“官急、民急,中间的吏不急,这不能忽视!”……常委、委员们的发言直击病灶。
■接续发展之作
江西省政协首次将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议题,民主监督与纪律监督结合互动,可谓是接续发展之作。
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概念,包括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融资环境、生活环境多个方面。“对我省营商环境建设中遇到的系列问题,要辩证地看,一分为二地看。干部作风建设是营商环境中的一个主观因素,是大有潜力可挖、大有空间可为的。”省政协主席姚增科说。
“负责此次专题协商课题的省政协社法委在调研伊始就统一了思想,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地’为切入口看全省干部作风转变和营商环境改善。”课题组组长、省政协副主席雷元江介绍。
为做到“心中有数”,调研组成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有关干部作风、营商环境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并商请省委政研室提供全省作风建设调研分析材料,函请省纪委省监委办公厅等相关部门提供了大量与民营企业相关的正反典型案例。
“光消化30多万字的学习材料就花了一个多星期。”课题组副组长、省政协社法委主任傅卓成深有感触,“真是做足功课,有备而为,有的放矢。”
3月至5月,课题组组成5个调研小组,由课题组副组长、省政协秘书长汪爽等带队,深入全省11各设区市80个县(市、区)和工业园区、外埠商会,围绕“我省干部作风转变取得的成绩、新变化、存在的新问题新表现新动向及对策建议”“我省降税减费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及意见建议”等子课题开展调研。
“调研小组到调研点后,分成若干小组分头进行访谈式调研,不走‘经典线路’,不要求县区提供材料,而是根据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调研地点和对象。”省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刘立松带领的第四调研小组到萍乡、新余、宜春,走访高新区、经开区、工业园区11个,与20余家商会、110家民营企业进行座谈交流,掌握了大量鲜活的案例。
“经常是座谈会结束后,一对一、点对点与商会和企业进行访谈。”省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吴财锋所带的第五调研小组到赣州市下属10个县(市、区)开展调研,收集到相关问题130多条。
与此同时,课题组邀请省工商联、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围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地情况”专题设计问卷,选择1000份以上样本进行调查;邀请各设区市政协开展联动调研,提交调研报告和正反典型案例。
■钻研务实之作
“所有人做好通宵的准备,不完成报告决不收兵。”8月14日,雷元江、汪爽带领《我省干部作风需要持续发力破解的八个方面问题与十八条对策建议(审议稿)》起草小组工作到隔天凌晨5点。
“像这样加班加点,记不清是第几次了。”课题主报告执笔人、省政协社法委办公室主任熊建林说。
调研的课题是“干部作风”,又恰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课题组按照省政协主席会议的要求,发扬治学精神、钻研精神、攀登精神,全力以赴拿出紧接地气、经赣富民的履职成果,为全省政协系统做示范、树标杆。
“在报告文风上,做到调查与研究相结合、观点与案例相统一,多讲短话、实话、新话,助推问题解决的话,力戒面面俱到、面面不到。”姚增科主持召开两次专题研讨会、两次主席会议审议调研报告,作出重要批示50多次。
“课题组又组织调研组到6个省直部门深化调研,到黑龙江学习考察,学研吸纳省内外好的观点、经验、做法。”熊建林告诉记者,主报告初稿形成后,还两次征求各位副主席、各专委会主任以及南昌、九江、上饶市政协主席的意见,同时征求各设区市政协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提交常委会议的审议稿修改了40多稿。
■凝聚共识之作
课题调研、审议、协商的过程,就是交流、交融和交锋的过程,求同存异、化异为同的过程,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过程。
8月20日,省政协十二届七次常委会议举行小组讨论,常委、委员们分成5个小组,就推进干部作风转变、营商环境优化建真言、献良策。聚焦问题,常委、委员们的发言有案例、有数字、有对策,大家通过讲故事、举例子、谈数据、提建议,直击病灶。
“同样是执行国家政策,有些省是想方设法帮助企业用好政策红利,而我省一些干部还是‘但求无过’的状态。”省政协常委唐春山坦言,自己在外省也开办了企业,对比上海、苏州、泰州等地,明显感受到江西省一些干部“怕事”,担当精神不足。
“干部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在‘怕’这个字上。”刘卫东委员结合自己参与的两起案件,介绍了干部作风中突出的“怕”,他建议要多向广东、浙江等省份学习,有突破创新。
戴兴临常委也认为,当前,干部“吃拿卡要”已是少数个别现象,影响营商环境的主要问题是“怕”。因为“怕”,造成下发文件多了,成立领导小组多了,开会多了,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习惯于办事找依据,‘领导不批我不敢干’的作风”,陈祥树常委深有体会。他举例说,有位高水平的科技工作者申请省内某市的特殊人才引进项目,并提交了相关材料。第一次沟通,工作人员答复“未收到材料”;第二次沟通,答复“等领导研究”;第三次沟通,答复“领导没看到材料”……
“‘不敢干’‘不愿干’的作风之弊,问题在下,根子在上,表现在人,关键却是机制。”杨小华委员建议,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再来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对惠企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系统梳理,将一些政策“干货”拎出来,方便操作。对不易操作的抓紧制定配套细则,未落实的马上形成责任清单、抓紧整改,知晓度不高的要有针对性地送政策上门。
郭家常委指出,干部不作为还有一个内因———难作为。“由于部门之间政策、职能的不衔接,企业办一件事少则几十天,多则几个月,事情在这个干部手上解决了,到另外一个干部那里又办不了。”关于干部服务意识欠缺的问题,郭家认为不能单纯“甩锅”给基层干部,建议建立问题负面清单和干事创业正面清单,“该干就要干”。
郑友清常委曾在企业蹲点帮扶过,他表示,结合当前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省、市应尽快出台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办法,改变目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各部门对号入座,把任务拉出清单、挂出督办,全面梳理、认真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应邀参会的省政府副省长吴忠琼表示,要亮出营商环境评价的“指挥棒”,抓好营商环境评价的“回头看”,打好营商环境优化的“组合拳”,畅通营商环境优化的“快车道”,以“破茧成蝶”的勇气,以“凤凰涅蓜”的决心,全面优化发展营商环境,回答好江西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时代之问”。
作风建设没有终止符,永远在路上。
姚增科要求参会的常委、委员,坚持问题导向,以数据、案例为支撑对省政协相关建议案进行修改,目前已收到“花脸稿”100多份。
9月27日,省政协还组织常委会议请假常委集中研讨建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