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历史翻开灿烂的一页——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侧记
庄严的政协会徽在主席台上方闪耀着金色光芒,初秋清爽的空气轻抚着台下每一张满怀期待的面孔。
2019年9月20日,历史将铭记这一天。
上午10时,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70年辉煌历程后,人民政协历史又翻开灿烂的一页。
“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增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责任担当,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在会场回响。台下在座的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眼角闪着泪花,他的思绪回到了70年前的那个秋天。
这位老人名叫郝一,1949年9月,郝一作为工作人员参与了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筹备工作。此后,他一直工作在全国政协,直至离休,将其一生最好的年华留在了这里。
70年前的很多细节在郝一脑海里已经模糊,但他深深记得参加会议的毛泽东、周恩来同志,记得那一张张载入史册的生动面容。他说,那个秋天也和今天一样,天瓦蓝瓦蓝的,空气中有槐花的香味。
这次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由此诞生。
中国民主同盟代表费孝通当年曾这样记录会议的情景:“共产党能实现什么样的民主?……当政协会一开,给了我耳目全新的感觉。在会场上我看见很多人,有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甚至还有一位戴瓜皮帽的。这些一看就知道是身份不同的人物,能够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建国大事,对我来说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
这是中国政治生活的“第一次”。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才能创造出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才能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70年前如是,70年后依然如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人民政协制度的独创性,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全国政协常委李朋德说,他为这样的创造而自豪,也深感坚持和发展好人民政协制度这一使命之光荣、责任之重大。
法国作家雨果有一句名言: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人民政协的历史就是如此。
如果说,“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让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今天,当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正是人民政协可以大展身手的广阔天地。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情况开展民主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
从协商建国到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人民政协始终与时代并肩而行。70岁,对于这项伟大事业而言仍是“壮年”,它依然朝气蓬勃,活力四射。
这一点,从十三届全国政协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就能感受到,比如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开设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提交“委员作业”和常委履职报告,推出委员讲堂和全国政协重大事项委员宣讲团等等。这一系列工作创新,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加过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委员讲堂和全国政协重大事项委员宣讲团的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深有感触:“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在汪洋主席带领下,以党的初心使命引领专门协商机构的发展道路,搭建协商平台,完善协商形式,深化调查研究,提高议政质量,推动成果运用,培育协商文化,展现了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和独特优势。”
这是一种属于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建言为民双发力,专业报国一征夫。”张连起为自己写下这样的诗句,他说,要做责任委员,让时代“出卷”,人民“阅卷”。
担任了10多年全国政协委员的民革党员温香彩说,要把责任扛在肩上,事业放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
在新时代的新蓝图中,“责任委员”们正在书写中国式民主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
大道就在脚下。人民政协,生日快乐,事业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