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中:坚定文化自信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发布时间: 2019-09-19 08:58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王震中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华文化蓬勃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不仅在于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还在于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中。

在5月举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费孝通先生当年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4句话16个字,主要是面对包括汉族在内的由56个民族组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而言的,强调既发展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也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念,实际上也是适应当今世界形势的。习近平总书记把它用在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中,强调的是,中华文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用平等、包容、开放、交流、互鉴的原则,促进各国文明互相对话、加强理解、增进信任。只有这样,才能用“文明对话”取代“文明对抗”、用“文明交流”取代“文明冲突”,用“文明互鉴”取代“文明较量”,促进人类文明共同发展,实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和谐与和睦。“亚洲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也正是大会的一项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适应与引领当下时代形势的。不同地方有不同见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方秉持求大同、存小异的理念,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和谐的价值观来构建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美好未来,如此才会使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我们与亚洲文明和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属于跨文明交流。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我们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和谐的价值观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就会得到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各文明的认同。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基因之一,既包括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家族内部的和谐,也包括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中华民族的和谐基因体现在哪?就体现在文明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释之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我们在国际范围内阐述我国的和谐理念提供了契机。《礼记·中庸》载:“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尧舜作为儒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圣人,就是尊崇和谐的。例如《尚书·尧典》中说尧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那是夏代之前的“万邦”时代,在中华大地上,邦国林立,中原地区的各个族邦结成了“族邦联盟”,尧舜禹都一度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各自邦国的国君,又是联盟的盟主。“协和万邦”是他们处理联盟内各邦国之间关系的准则。这是尧舜的伟大之处。此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协和思想与大一统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天下观”。在中国历史上,国家认同与民族融合从来都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天下观不断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今新时代,中华传统的天下观就体现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中,体现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

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想在国际话语体系中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学术与话语体系建设,需要自觉传承创新,自强不息站起来,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著书立说,还需要吸收和借鉴其他文明的智慧和成果,尊重其他文明,保持与其他国家的相互学习交流。(作者:王震中  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