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发挥好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是笔者近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不是一分为二的,而是体用合一的。治理体系是“体”,治理能力是“用”。对人民政协而言,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对应的“体”,就是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能力中对应的“用”,就是双向发力。推动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是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的新方位新使命。“专门协商机构”这一论断就给予了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而“双向发力”,也就是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则点到了人民政协在这一体系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根本。
建言资政,就是要对国家各领域的问题提出及时的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关键在于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提出真知灼见,其基础工作是调研。只有调研工作走深走实,建言资政才能有的放矢。
凝聚共识,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政治引领,一个是促进各界之间的团结和谐,所以要宣传,要引导,要联谊,要交流,达到既理解中央政策又相互理解的目的。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的一些开创性做法,就是凝聚共识的具体化安排,比如:全国政协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向委员宣传方针政策,以凝聚委员共识;全国政协宣讲团是委员向界别群众宣传,以凝聚界别群众共识;界别考察、界别协商、界别培训、界别沙龙、界别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等界别活动,则着重于委员相互之间的交流,以凝聚委员之间的共识。专委会组织开展的专题调研,本身也肩负着凝聚共识的使命,在调研过程中,不仅要听取别人意见,也应当宣传中央大政方针。调研组组长、调研组成员,很多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是顶尖人物,完全可以在调研过程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主动向地方同志、基层群众宣讲政策、解疑释惑,这方面可以改进,不妨探索在调研过程中穿插安排相关方面的政策宣讲活动,使调研的目的更多样、内涵更丰富。
现在看,提高双向发力成效,选题机制很关键。无论是建言资政,还是凝聚共识,都需要有一个科学的选题机制,选出委员关注的问题、需要对界别群众宣讲的问题,以及需要深入开展调研以推动解决的迫切问题。选题选好了,发力发准了,专委会作用就能够发挥得更好,政协协商议政的基础也会夯得更实。要善于主动把握各领域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调查研究、协商议政的切入点,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每届集中精力推动解决几个重点问题,或者推动形成一系列调研成果。
要把握好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也不容易,关键在于平时要下功夫,吃透中央精神、了解各领域现状、把握委员的关注点。如何建立科学的选题机制,重点是提四个方法、四个方面。四个方法是:学习、调研、研判、集思广益。四个方面是:委员会、委员、委员会办公室、相关部委。笔者对四个方法分别展开说一说,穿插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学习。政协专委会工作主要是产出内容,专委会办公室的团队必须成为所从事领域的行家里手,才能更好地胜任内容性质的工作,才能练就把脉相关领域问题的基本功。
第二是调研。真正好的切入点都是从基层中、实践中、群众中发现的,如何推动调研工作走深走实,值得研究。要善于从调研中发现调研,在选题中思考选题。参加一个选题的调研,发现更多新的切入点。现在专题调研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日程太紧、行程太满,来不及消化,点太多、面太广,火力不集中,还是要倡导解剖麻雀的方法。
第三是研判。只有对形势有准确的研判,才能对需要宣传的重点、需要调研的问题、需要发力的方向有个准确的把握。现在全国政协已经有经济形势季度分析座谈会、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国际形势分析座谈会等研判性质的会议形式。其实,各专委会只要所涉及的领域是全局性工作,都可以定期开展该领域的形势分析和研判,请部委通报情况,请委员发言。既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问题、找准切入点,也可以成为建言资政的一个重要平台。
第四是集思广益。专委会每年年底在确定下一年度重点协商、考察、调研议题时,应广泛征集委员会领导、委员会委员、委员会办公室、相关部委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几上几下,把选题筛选得更准更好,并征求委员相关会议活动的意愿,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作者系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宗教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