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支招家政服务难题

发布时间: 2019-09-09 09:2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林仪;揭春雁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家政业如何才能驶入发展“快车道”?——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支招家政服务难题

“找个好月嫂比找对象还难!”一位准妈妈的话,道出家政服务业现状与用户需求之间的落差。

广州市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超35万,上规模的家政公司也逐渐涌现,但家政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机构“小弱散”和缺少监管等痛点难点问题依然突出。在日前举行的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第六期节目中,政协委员、市民、行业代表、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商量,为促进和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找办法。

■保姆怎样才能变“保险”?

对于家政服务业之“痛”,市政协委员蔡武认为,主要是供给不足问题。再者是难管,原因是行业发展不规范。

在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做了一个小调研:遇到家政难题或矛盾的请举手,不少市民纷纷举手,踊跃“吐槽”——家政员说走就走,价格想涨就涨,服务和信用参差不齐;家政服务机构不担责,对家政员的虚假信息听之任之,加上市场监管薄弱,请到“放心”家政,更多靠运气。

保姆怎样才能“保险”,到底谁来负责监督和把关?市政协常委陈云嫦认为,必须明确监管单位职责。“建议在政府层面明确家政服务行业监管的牵头部门,人社、商务、民政、市场监管、妇联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明晰各自的管理权责清单,管理好家政服务业各环节。”

市商务局副局长魏敏表示,从国家目前“放管服”改革趋势看,对于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准入、审批、许可等行政强制手段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对此,蔡武建议加快推进两个措施的建设,即广州市统一的“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和分批推进从业人员持证上门服务制度。

“在诚信平台建设方面,目前我市已有市家协的行业自律平台和市妇联的诚信平台,我局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魏敏表示,从明年起,花3-5年时间大力推进家政持证上门服务,每年持证上门人数2万-3万人。

“政府部门牵头建设整个广州市的网络,所有从业人员纳入到系统里去。”市政协委员方颂提出,通过互联网,将所有在册的家政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纳入大数据平台监管,建立信用档案,监督规范经营。

■“星级”家政真能提供星级服务吗?

高价请来所谓“星级”家政,却未必能享受良好的专业服务。

市政协委员调研后发现,市场上的培训机构水平不一,证书名目众多,发证机关五花八门。

今年3至6月,广州市集中开展了职业培训规范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何士林表示,下一步广州市将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支持民办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规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净化家政服务培训市场。

“目前,国家层面的跟家政行业有关的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有‘育婴师’证;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有:孤残儿童护理员、育婴员、保育员。”陈云嫦认为,应规范证书的发放,规范证书的名称。

针对家政服务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市政协委员陈志宏建议扶持并培育一批具有高质量管理体系的龙头企业,带动广州市的家政行业向着运作规范、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鼓励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开设家政服务课程,与一些优秀的有规模的家政企业合作进行培训,使培训逐步系统化、正规化。

魏敏对此表示赞同,并提出将以大型家政服务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订单培养、定向输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家政服务公司、兴办培训学校,促进家政扶贫工作开展。

■破解“搭伙过日子”的难题

家政服务企业与家政员之间大都只签订服务协议,不签订劳动合同,属于“搭伙过日子”的松散型关系,因此家政员得不到劳动法的保护。

郑雪梅是比较幸运的家政服务人员,现在一家员工制的家政服务企业工作。“包括保险等各方面都有保障,在这边工作相对来说会更加踏实。”

“员工制的经营模式确实有利于对家政人员的管理和家政行业的健康发展。”陈志宏指出,基于家政公司大多是中小微民营企业以及个体经济组织,社会保险费用的交纳成了员工制家政公司发展的障碍。如果家政从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给雇主或其家庭成员造成人身或财产方面的损害,家政公司的负担会增加。这种担忧也是造成家政公司不愿意采取员工制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陈志宏建议家政服务业行业协会可以购买家政服务职业责任险来规避风险。

一方面是要保护家政人员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规避加重企业的负担,似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此,何士林认为,参加社会保险是促进行业发展的保障因素。

陈云嫦建议适时出台家政业管理办法的地方立法,为家政服务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保驾护航。

企业做大做强,从业者愿意来、留得下、稳得住,消费者愿意用、放心用、持续用。如此,家政服务业方能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