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格尔木: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19-09-05 14:50 | 来源: 格尔木日报 | 作者: 黄宝玉 | 责任编辑: 王静

教育是民生之基、国之根本。新中国成立70年来,格尔木市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崭新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宽敞的操场、干净敞亮的学生食堂……都让人耳目一新。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扎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深化教育改革,使全市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多项教育工作实现了创新发展。


健全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2012年以来,我市实施教育项目75个,完成投资9.9亿元,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均达到国家标准。2018年底,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4.5%。

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城乡一体。我市全面实行15年免费教育,狠抓控辍保学,以“四制一谈一奖制”机制为抓手,全面落实乡镇、村社和学校控辍保学“双线”主体责任,落实劝返复学工程,推行提前介入制度,实现适龄人口全部入学。城乡校际差距大幅缩小,农牧区薄弱学校中考上线率明显提升。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将其作为提升市民整体素质、改善民生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学前教育“一主四辅”政策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公办园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格局和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市研究制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措施,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据统计,2015年-2018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94.1%提高到98.2%,高考本科上线率由90.1%提高到93.67%,一本上线率由51.4%提高到63.16%;今年,全市一本上线率为69.48%,中考合格率、优秀率、总均分持续提升,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为全省县域最高。

以特色化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我市在积极改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发展,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积极推进以引企入校、引技入校、引资入校、引智入校的“四引工程”,建成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设置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科目17个,学生技能合格率96%以上。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全力推进民族及特殊教育,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我市先后建成2所“双语”教学民族学校,培育“双语”型教学教师96人,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民族团结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我市还加大发展特殊教育力度,努力办好特殊教育学校。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公用经费和生活补助,全力以赴使有学习能力的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实现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有学习能力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94.12%。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我市努力推行“一心四全八阵地+”学校思政工作模式,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加快信息化建设补齐教育教学短板,全力开展全市大教研,积极实施智慧教育建设,实现全市教研工作“一盘棋”的格局。同时,坚持阳光招生,进行“学区制”改革,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重组和优质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深化教育对口支援,各学校均与浙江等教育发达地区学校建立了“一对一”结对智力帮扶、教师异地培训、经验传授等活动常态化机制。

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我市在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基础上,建立了教师诚信评价体系,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管理。先后建立了严芝秀等3个州级名师工作室,300余人次评为省州市优秀教育人才。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职工工资收入年均增长17.3%,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重视、关心教师的氛围更加浓厚。

此外,我市还加强了市级教育议事制度建设,并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相关事宜。强化校园安防体系建设,深化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工作,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建立高峰警务勤务制度、设立“护学岗”,健全群防群治机制,形成防止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逐步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化学校制度,健全校园精细化管理体系。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奏响教育均衡发展旋律,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实现教育布局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发展,坚持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效战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城区学校对口帮扶农村学校长效机制,推进区域、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