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首个国际化、开放式的文物保护研究基地即将落户都兰

发布时间: 2019-08-30 15:31 | 来源: 青海省文化旅游 | 作者: | 责任编辑: 王静

8月13日,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处长一行在省文化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霞等相关领导陪同下赴都兰热水墓群开展实地调研工作。

期间,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从四个方面对热水墓群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是提高认识,提高站位。充分认识热水墓群保护意义,提高文化自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深入推进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并重,上下形成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共识,扎实推进《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热水墓群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的框架协议》,明确该考古基地是基于保护、研究、利用都兰县热水墓群、海西州昆仑文化乃至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国际性平台。

二是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国家文物局、省、州、县高度做好协调衔接工作,与各方达成共识,形成全局性的工作合力,尽快形成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举措,确定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研究基地建设工作。

三是多措并举,加强文物保护。按照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技防设施设备,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网格化管理,在保护、研究、开发利用过程中,落实“大保护”原则,充分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与保护生态、保护文物、保护水资源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加强文物保护、景观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

四是充分利用现有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游融合发展。国家、省级层面要大力支持都兰地区长期性、系统性的考古发掘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都兰出土文物留在当地,支撑本地文化传承和发扬,建成与埃及“帝王谷”相媲美的世界性文化旅游胜地。座谈会期间,省、州、县三级层面以“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方面分别就推进热水墓群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落地建设作了发言和表态。

热热水墓群考古研究基地建成后的意义

基地建成必将推动区域文物保护工作。都兰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在都兰建立考古研究基地将有力证明,这一地区曾在公元6~8世纪是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物资交流和文化发展的中心,利用考古研究基地的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手段可对都兰出土的大量丝织品和中原汉地铜钱、铜镜以及栗特金银器、突厥银饰品、玛瑙珠等文物进行研究与保护,也可利用国际先进的设施设备以及高端的文物陈列水平,提升我县考古发掘的技术水平,向全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基地建成必将深度挖掘周边区域文化价值。热水墓群考古研究基地的建设,是集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和科研培训职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科研中心和国际化、开放式的学术研究平台,热水墓群考古研究基地有着服务面向全国全省的重要地位,能够提升文化遗产事业的影响力,辐射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考古研究基地为中心的文化圈,可带动周边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在改造文化环境的同时,也为社会福利、社会就业等经济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基地的建设必将深度挖掘热水墓群的历史文化价值,促进热水墓群文物、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对都兰县、海西州甚至全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基地建成必将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过考古研究基地设立推进热水墓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使考古研究基地文物发掘、文物保护及展示功能与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功能相互促进,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由于我国旅游人群逐渐从60后、70后转向80后、90后,旅游业也正在由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为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有效开发都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都兰深厚的文化底蕴,按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依托热水墓群现状资源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充分发挥古墓遗址的特点,打造集“遗产旅游、历史展示、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基地建成必将推动丝绸之路考古科研工作。基地建成后通过高、精、尖的科研人才充分发掘以热水墓群为典型代表的吐蕃吐谷浑时期的文化遗产,为热水墓群乃至柴达木盆地丝绸之路沿线遗址考古调查、发掘、研究、“丝绸之路青海道”课题研究、青海省乃至全国考古博物馆专业人员培训、国际丝绸之路研究机构和专家提供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