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先进典型——马斌

发布时间: 2019-08-30 14:40:22 | 来源: 格尔木青年 | 作者: | 责任编辑: 王静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把标尺。为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宣传部重点选取王昭、尕布龙等17名先进典型事迹,组织力量结集成了《思齐——青海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本》,今天推出民和县马场垣乡党委书记马斌的先进事迹,供大家对照学习。


人物简介

马斌,男,回族,中共党员,青海民和人,1978年10月出生。2010年4月任民和县古鄯镇副镇长,2013年11月任民和县松树乡党委副书记,2015年任民和县西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2019年4月至今任民和县马场垣乡党委书记。2018年,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选树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


先进事迹


铁肩乡长马斌二三事

——民和县马场垣乡党委书记马斌

“当一名乡长,如果每天只讲大道理不落实,怕这怕那不敢担责,老百姓肯定会讨厌你、抛弃你,你就不配当乡长。”这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乡长马斌常对同事们说的一句话。

马斌今年40岁,个头不高,可他的本事一点也不小,“能挑重担、敢于担当”是同事和当地百姓对他的评价。


打赢脱贫攻坚战,真抓实干敢为先


西沟乡位于民和县境西部,距县城23公里,是民和“四沟八乡”之一,也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乡之一,曾几何时,这里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7月6日,走进西沟乡,这里的山青水秀,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的脱贫致富项目,令人为之一振。马斌站在一株株长势喜人的油用牡丹前感叹道:“这就是我们的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南垣村三百多户农户稳定增收的摇钱树!”

“南垣村也能种出牡丹?”这样的疑问,在两三年前,也曾困扰着马斌。

2015年,全乡脱贫攻坚全面铺开,乡上经过多次会议讨论,确定了一系列脱贫项目,种植油用牡丹就是其中一项。可群众不接受,怎么办?

“我们南垣村历来都是种小麦、洋芋的地方,现在要种牡丹,还要发展观光旅游,这可能吗?这不是石板上种粮食,难实现的事情吗?”“我就不相信,种牡丹能致富,简直是胡说八道!”

西沟乡山大沟深,贫困面大、贫困户多,村民对种植结构调整项目持怀疑态度,马斌陷入了沉思,一度整夜失眠。为了全面了解贫困状况,他连续三个月走访群众,调查摸底,寻找问题的症结。原来,老百姓都怕种植业转型不成功,产量没人赔。不划算的事儿,老百姓是不会接受的。村民白永福是当时坚决不同意种油用牡丹的人。有一次,马斌到他家做工作,却遭到白永福一家人的白眼和挖苦。马斌心里很委屈,但转念一想,这就是他的工作,群众一时想不通可以理解,自己决不能灰心。之后,他反复协调种植企业向群众做出承诺,签订协议,打消群众顾虑。当他第五次来到白永福家时,手里拿着协议书,明明白白写清了破产后向群众赔偿的条款。看着“一张纸”,白永福还是不放心。面对疑虑,马斌当即向白永福保证:“赔了产,我来承担责任,产量我来赔!”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下子打消了白永福的顾虑。

就这样,马斌一家一户地做工作,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泡在田间地头,看着南垣村一亩亩地种上了油用牡丹。如今,南垣村已种植油用牡丹76.67公顷,近380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从事油用牡丹种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南垣村油用牡丹基地负责人何志栋说,油用牡丹不仅可以观赏,它的籽可以做茶,花瓣和花叶可以做化妆品。现在市场上1斤牡丹油的价格是880元,100克牡丹花蕊茶的价格是1400元,经济价值可观,市场潜力很大。

马斌介绍说,2017年,380户农户仅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油用牡丹户均增收2100元。目前,西沟乡正在依托这个基地全力打造集种植、生产加工、观光旅游、餐饮为一体的“高原牡丹休闲园”,大力支持发展农家乐,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场场聚焦贫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在大山深处打响,一项项扶贫政策落地有声,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到2018年4月,西沟乡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0.25万公顷,脱贫攻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南垣、凉坪等5个行政村都先后整体退出贫困村。凉坪村第一书记肖懋这样说道:“西沟的脱贫攻坚,马斌付出的辛劳最多。群众说马乡一口唾沫一个钉,只要他承担了责任,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保护青山绿水,责无旁贷勇担


西沟乡南大山森林资源丰富,水源富足,终年的山泉清澈见底,是民和县城居民重要的水源地。上任伊始,马斌急于挖掘和开发当地旅游业,引进垂钓场项目。2017年10月,针对垂钓场项目影响水源地拆与不拆的问题,西沟乡党委一班人争论得面红耳赤,定论不下。有的认为,垂钓场不仅解决了12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周边10多家餐饮业发展,不同意拆除;有的则强调,垂钓场紧临水源,拆除是让县城十几万人吃上安全放心水,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要求的具体体现,必须拆除。

面对保护与发展,地方利益与大局利益,一时间,争论陷入僵局。冷静思考后,马斌痛心地说:“垂钓场是我协调引进的项目,当初只考虑了旅游业发展,根本没考虑到生态环境。现在发现问题,我们必须改,垂钓场一定要拆除,具体工作我来做,责任我来担。”

从作出决定的那一天开始,马斌开启了“白+黑”模式。为避免强行拆除给经营者造成的损失,白天他多方奔走,协调更加环保绿色的产业项目,晚上他到垂钓场负责人家劝说自愿拆除。可垂钓场负责人闻讯后,与马斌玩起了“躲猫猫”,从一开始晚上八九点回家到后来凌晨两三点才回。有时半夜等到他,马斌想劝说几句,他却一言不发,冷眼相待。有一次,马斌还没开口,他便破口大骂,摔门而出。

环保是大事,再困难再委屈也要把这个责任扛起来。吃了“闭门羹”,马斌并没有退缩。经过二三十次的上门劝说,这位负责人终于被马斌的执着和责任心打动,同意自愿拆除:“垂钓场生意确实不错,起初我不同意拆除,但看到马乡长苦口婆心,我心里既难受又感动,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实心被他的执着打动了。”

后来,在马斌的带动下,西沟乡政府一班人再一次权衡利弊,梳理了全乡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果断向破坏环境、污染水源的采砂场、餐饮业“亮剑”,关停了全乡所有的采砂场,集中整治农家乐、饭馆等。

西沟乡背靠南大山,绿植丰厚,水源充沛,西沟林场犹如一座巨大的天然氧吧,是民和县发展旅游业的名片,更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后发优势,西沟乡党委政府谋划旅游业的步子,从未止步,一批绿色环保的新项目正在谋划、实施当中。马斌介绍说,南大山区域已纳入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范畴,天井峡景区已成为民和县徒步探险和观光自驾游的首选地;今年还计划实施300万元的凉坪村旅游扶贫等项目,一个“天蓝、山绿、水清”宜居宜游的美丽西沟正在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射出传统体育之箭,谱民族团结新曲


西沟乡素有民间射箭比赛传统,当地汉族、回族、藏族群众,平日农闲时间,大伙都三五成群比试。但因场地限制,参与群众大都以自家农田场地,各自为阵,互不交流。随着近几年我省射箭运动的兴起,西沟乡如雨后春笋般自发形成了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射箭小团体,马斌敏锐地发现,如果把这些自发团队组织起来,给他们建几个正规大型射箭场,不仅可以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还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各民族群众交流。说干就干,2017年,马斌积极联系县文体局,争取项目资金,成立“巴周轮廓射箭协会”,当年就在全乡建成四座正规的射箭场。当地回族、汉族、藏族射箭爱好者纷纷加入协会。一幅生动的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画卷由此展开。

2018年开春,回族射箭爱好者冶尕布农忙时,因操作不慎,左腿生生被拖耕机铰断,家里的顶梁柱垮了,冶尕布一家一时间陷入困局。消息传到射箭协会,西沟乡各族射箭爱好者和乡镇干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捐款,有的慰问,有的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各界求助,有的积极为他争取补贴。不到一周时间,就为冶尕布筹到十五六万元善款。冶尕布也因此保住性命。

7月6日,我们见到了高位截肢的冶尕布。马斌又鼓励他重拾生活信心,详细说明了有关扶持政策。冶尕布动情地说:“我捡回一条命,是党的政策好、是各位乡亲好,我命大,我一定会重新站起来,多养些牛羊。”

三方村村民马宏风:“马乡长为我们争取到项目,在我们村修建了射箭场,解决了原先没有场地各自为阵的情况,现在我们这里汉族、回族、藏族一有时间就凑到一块比试,邻里更亲近了。冶尕布的遭遇要是发生在以前,是绝不可能惊动汉族、藏族、回族群众的。射箭场不仅是我们的比赛场,更是友情场、亲情场。”

西沟乡是一个回、汉、藏族杂居地区,身为一乡之长,马斌深知民族团结事关百姓安居、事关社会和谐、事关当地经济文化繁荣,自己一定要把维护团结的责任担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细微处。有一次,官地村一户藏族人家和一户回族人家因为宅院界地问题争吵起来,还相互指责,甚至涉及民族问题言语冲突。绝不让事态扩大化,马斌立马赶到现场,对两人大喝一声:“是什么问题,说什么问题,不要涉及民族、不要胡说八道,你们两个的地界矛盾,关民族什么事!”顿时,两人停止争执。随后,在马斌的主持下,由村委会出面调解,马斌推心置腹讲政策、摆事实。终于,两人化干戈为玉帛,互相道歉,宅界问题也以互让“三尺”化解。一场差点引发民族矛盾的事件,迅速化解在萌芽状态。

采访临近结束,年轻的乡长马斌回答记者说:老百姓需要的是说了算、敢于担责的干部。老百姓的工作最难做,但有了这份责任心,就什么困难也不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