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骑行穿越青藏线的老人

发布时间: 2019-08-30 14:40:09 | 来源: 格尔木日报 | 作者: 王建刚 | 责任编辑: 王静

记者 王建刚

六月的青藏高原正是春色泛起的季节,山脚和草场已显出淡淡的绿意,牦牛和羊群悠然地散落其间。近郊的公路旁、城市的街道边和公园里,树木枝繁叶茂,油亮闪烁,浓绿欲滴,给人以沁心气爽的致意和问候。这个季节的青藏高原,也正是骑行者的首选之地。

在蓝天映衬下的青藏线上,在雪山、戈壁和草原的环绕中,有一位身穿荧光马甲的骑行者,他,就是多次骑行青藏线的朱俊贤。

朱俊贤1935年出生,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今年84岁,这次是他第七次骑行穿越青藏线。与以往不同,由于年事已高,此次骑行他并未从上海直接骑自行车出发,而是从上海坐飞机到西宁,从西宁骑车到格尔木,打算把写有“我把祖国比母亲”的一面党旗插到昆仑山口,表示自己对党和国家的祝愿,也表达他对青藏高原这片土地的热爱。

朱俊贤依然记得,他第一次走进长江源地区的情景。“当时我穿过沱沱河上百米长的第二代路桥,向长江源头走去。在红彤彤的霞光下,长江源显得格外美丽,我拍摄下了长江源的壮美。紧靠沱沱河北岸向源头前进,高地中央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书‘长江源’三个大字,在此我徘徊许久,为青藏高原的苍凉和厚重所折服,决定用自己的骑行方式来宣传青藏高原的壮美风光。”

朱俊贤第一次走青藏线是在1999年。那年64岁的他从长江尾的吴淞口骑自行车出发,一路不辞艰险,忍受诸多困难,骑行4608公里,来到长江源头。“从上海到格尔木的长江源,虽然路途艰辛,但感觉意义非凡,特别是一路的风土人情,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像格尔木唐古拉山镇的开心岭,名字是慕忠生将军在修造青藏公路时所取,想想筑路大军当年的壮举,作为军人出身的我,很能引起共鸣。”

2006年,朱俊贤第四次走青藏线,历时三个半月,途经10多个省区,骑程5264公里。此次骑行中,朱俊贤在我市参加了庆祝青藏铁路二期通车典礼。他把迎2010年世博会的旗帜插到了唐古拉山上;把为2008年北京奥运喝彩的旗帜送上了珠峰之巅。为了庆祝青藏铁路通车,朱俊贤还专门做了横幅,写着“热烈庆祝青藏铁路通车典礼举行!惊现长龙腾雪域,喜看高路入云端”,他用这样一种方式见证了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也见证了青藏高原一步步的发展,表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用常人的观念看待高龄骑行者朱俊贤,有人会问:在这个社会,他属不属于一个特例?他撇下安逸舒适的晚年生活,选择骑行青藏线,到底图个啥?

在朱俊贤的骑行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问我图的什么利?享个啥子名?今天,母亲河呀!我伫立在你的身边,向你倾诉,我是祖国的儿子,一名共产党员,还曾是人民志愿军战士,我用自身骑车进藏的体会来揭开青藏高原的神秘面纱,相信只要坚持体育段炼,拥有健康体质,就可以上青藏高原。我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骑行成果定能不断发展两轮文化,我多次突破地球第三极“生命禁区”,必将得到社会认可,可以激发人们热爱青藏高原、关心青藏地区的热情,可以激发参与青藏建设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对于青藏线的7次骑行,朱俊贤说:“青藏高原在很多人的认识里,是一个环境艰难、高寒缺氧,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我用一个老年人的骑行方式告诉世人,青藏高原的生存环境并没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恶劣,这样也是一种呼唤,呼唤更多的人走进青藏、热爱青藏、建设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