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树枝繁叶茂,长得真好,比以前更茂盛了!”8月7日,站在格尔木农垦集团的院子里,74岁的山东知青、原农建十二师副师长杨永东努力搜寻着时隔50年的记忆,眼眶里满含热泪。
那边的小平房是原来的弹药库,这边的树更多了,老房子越来越少了……一处处似曾相识的场景,既熟悉又陌生,再也找不到50年前住过的军舍,再也看不到那个激情岁月留下来的点点滴滴,唯有院子里一棵棵粗壮斑驳的老沙柳树,依然见证着格尔木的繁荣发展。
从1965年至1990年的25年里,杨永东将生命中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了格尔木,留在格尔木的青春岁月始终是他这一生最难以割舍的。25年的知青生活,杨永东曾经在3个连队工作生活过,1974年,被任命为农业建设师第十二师副师长,他带领知青修建水电站、飞机场、引水干渠,开荒造田,在格尔木开发建设的历史上洒下了热血和汗水,为格尔木留下了今天的良田沃土。
在格尔木曾经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深深刻在杨永东的脑海里。杨永东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三次重返格尔木,每一次来我都会努力搜寻当年的足迹,看看格尔木发生的新变化;找一找以前住过的宿舍,以前住过的地方大都是土坯房,随着时代变迁,找寻不见也在所难免,只要踏上这片洒满我们当年汗水的土地,回味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觉就不虚此行。”
在那个知青年代,年轻的知青们战风沙斗酷暑,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困乏的物质条件,铸就了他们豁达乐观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按道理说,一个人在一个艰苦的环境里吃过很多苦,就不会再对这个地方产生留恋。当年那个艰苦时代,我们都经历了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磨难,但一想起格尔木,眼里就不由自主地流下热泪,我们对格尔木这片土地充满感情。”杨永东不无感慨地说, “25年的知青经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也是历史给予我们的荣誉。这些难得的经历让知青们都养成了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坚强性格。在后来返城的知青中,很多人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和当年的知青经历是分不开的。”
从山东到格尔木,相隔几千公里,但隔不断山东知青对格尔木深深的思念和依恋。杨永东说,2004年,山东知青第一次组织返回格尔木乘专列走了50多个小时,现在从青岛到西宁再到格尔木只需要27个小时。”每隔三五年,山东知青们就自发组团回格尔木看看,故地重游,寻找青春的足迹,留在格尔木的青春岁月始终是他们最难割舍的思念。城市不断发展,当年的足迹越来越少,但在当年奋斗过的地方走一走,他们心里就满足了。
上世纪60年代,3000多名山东知青响应祖国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不远千里来到格尔木,组建成立农建师兵团,分别居住在格尔木、小岛、大格勒乡和马海,历时十多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们才陆续离开格尔木返回山东老家,他们为格尔木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50年来,格尔木始终没有忘记这些山东老知青,多次邀请他们重返格尔木,参加重大节庆活动,见证格尔木的发展变化。如今,“知青林”里绿树成荫,“山东知青纪念碑”巍然屹立,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格尔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