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格尔木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齐晖:从发展成就 “数字单”看百姓生活喜人变化

发布时间: 2019-08-27 13:27 | 来源: 格尔木日报 | 作者: 汤红红 | 责任编辑: 王静

国计,民生;改革,发展。如果把40年改革开放浓缩成一首壮丽诗篇,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题眼”;如果将4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改革发展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那么,对于指导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市政府组成部门来说,如何围绕“共产党好、总书记好、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有效落实国家政策红利?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齐晖。

齐晖介绍,今年,市发展改革委作为综合研究拟订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宏观调控,指导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市政府组成部门,把开展“共产党好、总书记好,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作为巩固和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结合发展改革工作实际,以更大的决心、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做好各项决策部署,为全市经济民生的发展和落实提供保障。

齐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望改革开放40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发展活力充分迸发,让社会财富竞相涌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正是改革开放最本原的初心。

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只有3839万元,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格尔木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市经济迅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40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增长215.3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4.8%,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40年的改革发展,格尔木已发展壮大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采选冶炼三大支柱产业,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煤基化工、高原特色轻工业、现代服务业五大新兴主导产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如今,我市一产增加值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51元。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7万亩(耕地种植7.2万亩),其中枸杞种植面积8.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0.43万亩,粮油0.14万亩,藜麦0.4万亩,水果花卉0.04万亩,种植结构由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以枸杞、藜麦、果蔬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到98%。

建政初期,格尔木工业基础薄弱,全市只有几家传统性加工厂及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上世纪80年代,水火发电业、钾肥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建成投产。进入21世纪,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全市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资源加工转换中心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盐化工为主的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在项目管理方面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农牧区基础设施贷款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等,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跨越发展。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格尔木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36元,是1984年的48倍,年均增长12.5%。消费水平日益改善,消费结构升级。2017年,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达到17740元,是1984年的26倍,年均增长10.5%。

40年来,我市人均收入逐年递增,消费支出剧增,人民生活逐步富裕。从凭票证购买商品到通过电商“买遍全球”;从单调的文化生活到多姿多彩的影幕、荧屏、舞台;从购买生活必需品到享受高端消费品。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据、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反映着我市各族群众生活从短缺到殷实、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