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革组织和党员的“7月”故事

发布时间: 2019-08-21 10:02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顾意亮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原标题: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上海民革组织和党员的“7月”故事

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标准”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

如果将整个7月视之为垃圾分类在上海这座城市的“月考”,那么参加考试的有市民,有游客;有工人农民,也有党派成员。

对于关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上海民革组织和党员来说,垃圾分类一直是他们参政履职的聚焦点之一。

2017年上海两会期间,民革上海市委会和党员提交了一系列与垃圾分类处置有关的提案,都被列入上海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推广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提案专题组。

2018年,民革上海市委会提出的《关于推进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建议》被列入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的“美丽乡村建设与垃圾分类处理”提案专题。提案建议着重建设末端处置场所,调整部门权限,实现无缝衔接;重视消纳并利用废弃物的静脉企业(进行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企业)门类发育,鼓励支持产业发展。

“在分类工作中,也要体现强制性,不仅对单位,也要延伸至个人。”民革上海市委会认为,法规的执行要具备可操作性,当系统化的分类体系建立后,行政处罚要集中、密集地实施,“但处罚仅是一个手段,将个人不依规分类纳入信用档案,也是更为有效的规制手段”。

这些建议,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垃圾分类,同样也是普通民革党员的关切点。他们以社情民意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条例颁布后,如何更好地推进实施?周诗旻、张枫等民革党员建议,增设商品标签的垃圾分类提示信息,完善垃圾分类App软件及网站,以大数据分析汇总垃圾分类难点,以各种媒体渠道宣传教育,把垃圾分类知识作为学校德育学习、社会继续学习的新课程。

俞丽霞提出增设大型垃圾分类并出台处理办法,对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电池、废纸、瓶罐作出详细的丢弃说明,在超市设立电池和饮料瓶的回收点;民革党员徐红英认为,应完善居民绿色账户积分制度,尽快出台和完善垃圾分类的配套实施办法,改进现阶段公共场所已投放的垃圾收集容器。

民革上海市委会在行动,基层组织的热情同样很高,以专项监督、课题调研、社区服务等形式,积极投身其中。

条例实施后,民革普陀区委会组织了一次课题研讨,专门请环保专家介绍垃圾分类后端处置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分享了欧盟国家垃圾分类的做法,最终,明确了《垃圾分类之后的分类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课题方向。

上海民革基层组织还组织党员们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社会服务,为垃圾分类工作贡献实际力量。奉贤区的民革“博爱”志愿服务队在社区组织了垃圾分类创意集市活动,以旧物手工DIY改造、涂鸦环保袋、垃圾分类玩偶互动游戏等形式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深受好评。

推行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上海民革组织和党员们都表示,将一如既往为助力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