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广西区委会探索“生态教育移民班”助力教育扶贫纪实

发布时间: 2019-08-14 08:58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肖亮升等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原标题:“成长一个孩子,带出一个家庭”——民建广西区委会探索“生态教育移民班”助力教育扶贫纪实

十年,不算漫长,也决不短暂。

十年前,在探索贫困山区扶贫之路的实践中,民建广西区委会紧密结合广西石漠化治理实际,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教育移民扶贫”设想,并得到了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生态教育移民班”应运而生。从此,改变了一个个来自桂西、桂西北大石山区贫困家庭孩子的人生轨迹。

“成长一个孩子,带出一个家庭”

位于广西最西端的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是我国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区域之一。生活贫困、上学艰难,成为阻断大石山区孩子读书梦的一道坎。

如果资助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小学毕业生到县一级中学寄宿就读,接受良好教育,增强就业能力,就能够实现“成长一个孩子,带出一个家庭”的目标,用教育的力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与此同时,通过人口的迁徙,让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得到自然修复,从根本上解决石漠化治理的“人山争地”难题。2009年,民建广西区委会在深入调研论证后,大胆提出了“教育移民扶贫”的设想,这一多赢的设想立即得到了民建会员及爱心公益人士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很快,作为石漠化特困县的西林被确定为“教育移民扶贫”试点。

民建百色市会员罗长兰出资30万元,资助50名西林县大石山区的小学毕业生集中到县城接受初中教育。由此,第一个“生态教育移民班”应运而生。

“牌子立起来了,就要把它用好、擦亮!”第一个“生态教育移民班”的顺利开办,点燃了广西民建人投身生态教育移民的激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区委会主委钱学明多次组织专题调研,积极通过提案形式向自治区乃至全国政协层面提出建议、发出呼声。同时,充分发挥民建的组织优势,奔走呼号,广泛向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宣传推介、寻求帮助。

“梦想之舟”扬帆远航

2010年,新浪网创始人、新浪扬帆公益基金发起者汪延受邀赴西林县考察“生态教育移民”项目。

从南宁出发,8个小时的车程,让汪延忍不住“埋怨”起陪同的钱学明来。而当看到西林县大石山区的教育状况和自然生态,听了“生态教育移民”的思路,汪延当即表态:“老钱,你们民建广西的这个项目,就让我们新浪扬帆计划‘收编’了吧。”

自此,由新浪扬帆公益基金资助的“生态教育移民扬帆班”,由西林县逐渐扩大到大石山区覆盖的其他县区。承载着山区贫困家庭孩子“读书改变生活”的“梦想之舟”扬帆远航。

从2009到2019年,在新浪扬帆公益基金等慈善公益组织、上海市民建组织以及全国各地众多民建会员的支持下,民建广西各级组织与地方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开办34个扬帆班,惠及1693名贫困山区孩子。

24个扬帆班(其中有2个在职业技术学校开班)共1110人,已经完成初中学业。其中,就读于高中的18个班共900人中,有388人在市重点高中,456人在县重点高中。考入大学的共250人。

“扬帆班的孩子们,看着他们成才,我比谁都高兴。”百色市总工会副主席、时任中共西林县委统战部部长岑化荣,回忆起十年前第一个“生态教育移民扬帆班”开办的情景,至今仍激动不已,“‘生态教育移民’的设想因地制宜、立足长远,扬帆班的开办,帮助贫困山区实现了‘成长一个孩子,带出一个家庭’的美好目标。”

扬帆计划让更多孩子受益

“扬帆计划”带给大石山区的孩子们不仅是知识,更是扬帆远航的人生。

第一个“扬帆班”的学生韦恩泽,现在已经是该县普和苗族乡希望学校的一名老师。三年的扬帆班经历让他学得更好、学得更多,更培养了他“努力刻苦、感恩奉献”的品格。“因为一直心怀感恩,所以在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做老师。”

来宾市忻城县的莫樊鹏自小喜欢绘画,但贫寒的家境让这位酷爱艺术的少年陷入困境。2011年,莫樊鹏考入忻城县民族中学“扬帆班”,他的艺术人生才得以起航。2017年,莫樊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2018年,正在浙江省桐庐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莫樊鹏因勇救落水老人,荣登“浙江好人榜”。

西林县“扬帆班”的黄晓曦,现在就读于北方工业大学。他在家务农的父亲黄界勇说:“我希望他毕业后再去读研究生。”

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老师评价扬帆学子时,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是“好学”“阳光”“有爱”……

对“扬帆计划”的未来,钱学明有更完美的设想——“扬帆计划”既要培养好学生、也要培养好老师。“下一步,要实施‘招募名师下乡支教’工作,传送好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让更多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