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协“加快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综述

发布时间: 2019-08-12 11:31:32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2.jpg

  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带队在泉州晋江市调研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情况

1.jpg

  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现场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区域协作的省份之一,福建省去年把“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同发展区”,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形成双轮驱动、南北互动、协调推进、统筹发展的良好格局。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和闽西南经济协作区联席会议相继召开、《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编制顺利完成、南龙铁路开通运营、厦漳泉城市联盟大通道投建……一连串的“组合拳”招招精准,让福建省站在了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区域发展的前沿。

福建省推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具体行动,更是深化山海协作、推动闽台融合发展、促进老区苏区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

今年,福建省政协将“加快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列为首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议题,省委书记于伟国对做好调研协商作出指示。“围绕此次议题组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开展协商,体现了政协积极响应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原则。”省政协主席崔玉英数次主持会议研究部署,对做深做实此次调研协商提出要求。

6月28日,福建省政协召开“加快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会上,深思熟虑、有备而来的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协”与“同”,坦诚直言、交锋交融、寻求共识,让本就火热的协商氛围更加浓厚。

■多委联组集聚“协同”力量

四月仲春,微风习习。

在福州滨海新城里,省政协“加快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调研组从港口、产业园,到开发区、大数据中心,一路走来,认真看、详细听,不时拿起手机拍摄。

“区域协同发展,不是相邻地区的简单相加。要打破行政区域的‘墙’,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紧张忙碌的调研时间里,乘车途中、饭桌上……委员们一刻也没闲着,谈的都是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探讨的都是差距与对策。

从“大山海经”到“山海协作”,福建省不断开展区域合作探索,逐步形成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包括福州、宁德、莆田、南平、平潭四市一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为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五市。两大协同发展区涵盖了全省所有区域。

今年初以来,省政协聚焦协同发展区融合发展,采取多委联组承办,由提案委、经济委、农业和农村委、人资环委、教科卫体委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形式,组织20多个界别、8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近百名委员,开展大调研。各调研组深入两大协同发展区和海南、河北两省,实地走访18个县(市、区),召开各类座谈会26场,线上线下征集调研选题和意见建议110多条。最终,集思广益形成1份高质量的综合报告和35份特色鲜明的专题报告。

省政协课题组从区域联动、闽台融合发展、产业配套协作、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社会事业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7个方面提出22条建议。建议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同城化区域的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城际铁路和地铁建设、市区范围扩大及质量提升工程为突破口,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地深化闽台优势产业融合发展,落实同等待遇,扩大民间交流;整合产业园区资源,鼓励一区多园、以强带弱,破解沿海土地约束和山区发展不充分的困局;解决港口专用线、福厦铁路客货分流、联结内陆主通道问题,打通疏港铁路大通道。

福建产业协作持续加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产业上策划了一批关联项目;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在山海协作上发力,厦门(安溪)经济合作区已引进30家企业入驻。“协同加速度,源于发展新思路。”负责调研工作的省政协副主席魏克良认为。

■协以成事挺进高质量时代

“建议推进大数据整合共享和深化应用。”“可建立干部培训和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上,4位常委作专题发言,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民主党派、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争相发言,在一来一往互动、真诚协商交流中,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

两大协同发展区是在“全省一盘棋”高度上提出的宏观决策,而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同城化区域则是棋局上的核心位置。刘塨常委建议,区域内外结合,中心城市加以拓展,实施泉州、晋江、石狮、惠安一体化,山海优势互补,辐射通道疏通,最大限度发挥辐射传递效率。

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建设两大协同发展区的先行领域。“目前,与公路、水路等交通方式相比,疏港铁路是制约全省港口集疏运发展的薄弱环节。”郑斌委员总结出“九字建言”:畅通道、拓货源、优机制。他认为,要打通东西向港口至腹地的铁路大通道,做强核心港区,强化海陆联动。

对此,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在会上回应,下一阶段将重点推进协同发展区之间的交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交通的基础支撑、引导作用。

“推进两岸融合和‘小四通’需要信心、耐心和恒心。”董良瀚常委建议,增强合力协同发展,以信息畅通推动民心相通,出台更多更优惠的政策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并在通桥的基础上规划厦金轻轨建设,带来更多的民生便利和经济效益。

“全省沿海和山区在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开发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建议加快建设山海协作园区。”长期关注老区苏区发展的伍长南委员希望,有序引导沿海产业向共建园区转移,提高园区产业集群水平;完善协作政策和管理机制,激发共建园区市场主体发展动力;加大共建园区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园区发展水平。

就产业配套协作,林治良常委建议,促进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完善政府间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合作机制,构建科技中介合作协同机制,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各层次教育协同发展,推动科技金融协同合作,探索两岸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大医院就医人满为患、医联体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基层基础十分薄弱……民盟福建省委会建议,理顺管理体制,扩大区域医联体自主经营权,形成“权责一致”责任共同体,让区域三级医院“舍得放”,以“互联网+”形式,实现区域医疗信息联动。

“河长制”是建设清新福建过程中一项行之有效的实践。薛雄志常委提出,探索与“河长制”对接的“湾长制”,可借鉴其他省份经验,结合省情,摸索出一套有福建特色的、以“湾长制”促进海湾环境协同保护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

“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充分运用好这次协商成果。”于伟国表示,将以更快速度、更大突破,推出更多创新体制、有效政策、务实举措,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以更大格局、更大举措,在政策、机制、举措上全方位发力,不断提升协同发展区建设层次和水平。

“加快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既是省委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作出的重大决策,又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山海协作、推动城乡统筹的‘福建方案’。”崔玉英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为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献计出力,不断提升履职质量和水平,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