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山东知青、青岛大学教授孙勇胜: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发布时间: 2019-08-12 09:25 | 来源: 格尔木日报 | 作者: 汤红红 | 责任编辑: 王静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8月7日,应邀来格尔木参加2019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节的山东知青、青岛大学教授孙勇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每当谈及在格尔木支边的那几年,就深深地陷入回忆,激动、悲伤的情绪难以自抑。他声音颤抖地说:“此时此刻,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才能表达我的心情。”

1969年至1972年在格尔木农建师汽车连的三年,是孙勇胜一生难忘的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砺,是难得的锻炼。特别是战友们的关爱帮助,使孙勇胜一生难忘,并且知道了为什么活,怎么活。

孙勇胜教授1952年出生,1969年在格尔木农建师汽车连从事物资运输及汽车修理工作。孙勇胜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在那个无书可读的时代,一个在上学的年龄,被集体取缔了学习机会的时代,恰恰产生了最无怨无悔的一代人。他们是知青也是普通平民,为把知青的生活锻造出一道光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奋力与艰苦生活和环境对抗,使我感受到他们身上一种独特的魅力,一种精神的体现。那些年,孙勇胜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1972年考上了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并于1975年毕业。

孙勇胜的上半辈子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进取。1975至1980年在国营221厂从事教学工作,1980年经国家统一考试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录取为研究实习员,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任专业研究人员,曾任青海省国际共运史、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秘书长。1981年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班进修一年,1982年在兰州大学哲学系进修一学期,1983至198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政系助教研究班深造,1986年在青海省劳动人事厅、省文联任秘书科科长、助理研究员。1987年调青岛大学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自此,离开青海至今已有32年。

谈及在格尔木的那几年,正值青葱岁月的孙勇胜在这片土地上挥洒过汗水,也隐忍过泪水。

孙勇胜回忆说:“我也是和红柳沟有缘的人。过去常开着车去团部,去七连、八连送煤和吃用的东西。顺便去一团七连老司务长孙家华家里一坐。”离开格尔木后,常回忆起与七连八连的一些过往。在农建师的这几年,几乎所有镌刻在心坎的亲情友情都凝聚在这里。

1996年秋,孙勇胜和战友续壮结伴,一起回格尔木大格勒乡走了一趟。曾经的团部变成了小学,团部对面的卫生室变为羊圈,堆满了很多的饲料和杂物。物是人非事事休。这里已变成了青海东部各县移民居住的乡村,他们生活在被孙勇胜和战友们一起开垦的土地上,曾经的土坯平房已经变成了干净整齐的小洋楼。此情此景,孙勇胜的心里不知是悲是喜,悲的是过去的生活点滴不复存在,喜的是他们开垦过的土地正在造福更多的人。他和续壮走到红柳沟涯,曾经的湍急流水如今变成了涓涓细流。他们站在涯坡的高处合拍了一张照片。

感怀过去那些快乐与遗憾,他们站在草木萌生的沟涯上,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回味着那些亲身经历过的往事……

岁月如梭,知青历史以及由其形成的文化似乎就要淡出中国的历史了。尽管往事如烟,但是军垦支边的时间和经历不容质疑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衰老和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当中的一些精英却站在时代各个领域的关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