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十七届年会综述

发布时间: 2019-07-18 08:43:29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廉维亮 | 责任编辑: 王静

总结新型政党制度七十年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讲好政党制度的“中国故事”,激活政党制度的“中国智慧”。“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暨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十七届年会日前在贵州省毕节市召开。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邵鸿在会上提出,希望学者们深入研究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与现实,深刻把握其政治规律和政治逻辑,深入研究效能提升、创新发展、文明价值和世界意义等问题,加快构建中国政党制度理论体系。

与会学者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经验、特色优势、功能作用、世界意义与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各民主党派中央、高等院校和社院系统的专家从理论、实践多方面畅谈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现实、问题与发展。

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

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其形成有特定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与社会基础。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国对政党制度的探索经历了从多党竞争到一党专政破产、从三三制政权到多党合作制度确立的历史,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并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经受检验,符合中国实际,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历史选择了新型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这种互动关系体现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基础和历史必然性。

与会学者认为,从理论基础和文化渊源上讲,新型政党制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基本原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民主集中制理论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天下为公”的价值追求、“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和而不同”的精神特质共同铸造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文化根脉。

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与经验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经历70年的磨砺,在新时代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多党合作步入创新发展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更加重视多党合作事业,不断推动新型政党制度创新发展,是新型政党制度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从理论创新来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就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思想包括———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概念;明确了民主党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赋予新时代参政党能力建设新内涵,提出民主党派要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扩展了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基础上增加“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

从实践创新来看,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参政机构设置、参政人才配置、议政性会议、议政文案承办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推动多党合作事业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新型政党制度创新发展、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的新时期。

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经验,大家形成了如下共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提炼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经验,包括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强调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多党合作的重要原则,不仅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也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为抓手作出更多更大贡献,要不断加强理论创新。

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与优势

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极具中国特色;又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其不断释放的制度效能,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也推动着人类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

大家普遍认为,在新型政党制度下,各民主党派充分参与政治、发挥作用,对当代中国政治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代表的广泛性、利益整合性以及治理有效性等方面,具有统一战线的结构特征、协商民主的运行方式、服务大局的制度目标以及优化治理的发展空间,是使“人民广泛参与”真正成为现实的制度形式,是切实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具有鲜明的政治现代性,能够整合凝聚利益从而促进社会政治稳定,符合政治现代化与民主化要求;二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既吸收了世界政党制度优点,又体现自身的主导性、包容性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制度优势。

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功能,有的学者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主要具备规范政党关系、社会治理、利益整合等功能。有的学者则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以毕节的发展为例,认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于促进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学者从人民政协的角度,认为人民政协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主要载体,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内在统一,很好处理了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的意见的关系,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度与深度,实现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还有学者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认为,新型政党制度下民主党派的决策参与,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政治民主的国际形象。

新型政党制度的世界意义与未来展望

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显示中国智慧的制度模式,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新型政党制度本身的制度架构、运行机制以及取得效能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这种世界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保证政党之间关系的协调与稳定,为其他国家形成和谐稳定、长期共存的政党关系有重要启示;二是秉持的协商共治理念,建立了民主政治的新形式,为世界各国政党政治探索新的治理方式提供了中国方案;三是与本国国情结合,拓展了各国政党制度发展的新思路。

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未来发展,学者们认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化水平、社会公众的认可度以及话语权都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更大。

从理论完善的角度,有学者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范式转换和话语创新问题,希望寻找一个超越中西、超越共性与个性,甚至超越政党理论本身的新范式,能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故事讲清楚。

从制度发展的角度,学者们一致认为新时代进一步坚持好、发展好新型政党制度,就是要构建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政党制度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立世界政党制度交流平台,与世界各国政党在特定的平台上展开对话。

从政治主体的角度,有学者认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石,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守政治底线与积极认真思考、尊重包容差异、真实表达意见的关系;有效组织与自我学习的关系;宣传教育与深入基层考察调研的关系;实时性与长远性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参政党要更多地关心我国的政治走向;推动凝聚共识和建言资政双向发力;要利用组织优势和良好传统,持之以恒地抓好知识分子工作。

通过此次研讨,学者们一致认为,70年来,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发展,理论成果更加丰富,实践基础愈加牢固,制度效能不断提高,为新时代坚定制度自信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更应该不断深化对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不断以创新研究的成果贡献于人民民主发展,为新时代多党合作续写新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