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协召开常委会 为加快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区协同发展建言

发布时间: 2019-07-02 10:33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作者: 林晋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省内各大区域如何加强联动、闽台融合有何新战略、老区苏区怎样脱贫奔小康”。6月28日,福建省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围绕“加快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深度协商。

在本次常委会上,委员们在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讨论和深入协商,就“加快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提出了多项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区域联动、闽台融合发展、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产业配套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社会事业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等七个方面。

加快区域联动: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津泉同城化区域的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城际铁路和地铁建设、市区范围扩大及质量提升为突破口,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与其辐射区域实现良性互动,是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闽东北、闽西南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如何实现突破,是加快协同区发展的关键。福州、厦门要集中做强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鼓励企业在协同区内组织生产和协作。加快域际铁路和地铁建设,把福莆宁岚连为一体,推进厦漳泉同城化,扩大都市圈的规模和实力。适时调整中心城市范围,福州市区管理范围向闽侯县和连江县拓展,对厦漳泉同城化区域实施统一规划、统筹建设,营造出高质量的中心城市生产生活环境。在扩大城区范围的同时,确保城市规划管理和污水、垃极等市政设施同步延伸覆盖,公共服务设施同步配套完善,形成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城市区域。

以发挥区域优势、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扩大产业链招商为突破口,加强与长三角、粵港澳的联动发展。要借助国家重点区域发展的东风,找准站位、融入大局。启动编制东南沿海城市群规划。对长三角、粤港澳在营商环境、创新驱动、产业配套、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专项研究,并以展会、论坛、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等形式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搭建交流平台,努力学习经验、跟踪产业、分析市场。发挥龙头企业和商会“以商招商”的关键作用,多渠道扩大招商引资,鼓励我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拓展市场。

促进闽台融合:积极探索两岸发展新思路

因地制宜深化闽台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福建在闽台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上,有基础,也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要突出在集成电路、石化、精密机械、信息技术、健康医疗、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上,做好深度融合,构建各方面协作配套的机制措施,形成更紧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

扩大民间交流,促进心灵契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推动深化闽台行业对行业、协会对协会、宫庙对宫庙等对口交流机制。闽东北、闽西南发挥各自优势,弘扬闽都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祖地文化,实现创新发展。面向台湾青年办好非遗文化入岛展演、福建文化宝岛行等活动。

加快产业配套:共同培育千亿产业集群

突出优势产业,强化龙头引领,共同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形成龙头企业为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支持龙头企业跨城市进行并购重组和混改,推进沿海企业与山区企业双向流动。

共同构建四大支撑平台,不断改善企业发展生态。一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引导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向企业开放共享。加快打造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提升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研发平台,鼓励企业间协作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快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在全省布局生产配套项目。二是采购营销服务平台。共享购销信息,共拓营销市场,实现企业跨区域联动发展。三是政务商务服务平台。推动现有政务、法务、商务等资源整合,打造“一门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务十商务”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四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具有互联网基础的龙头企业整合利用其在不同领域的平台级工具,先行建设一批基于智能研发、生产智能管控、产融对接、数据分析服务的基础平台,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发展

共同推进三大生态产业,提升全域发展水平。依托我省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共同做强现代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业和海洋产业。推广山区与沿海“农超对接”和“直供直销”模式,支持打造跨市县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智慧海洋、生物医药、临港产业、海工装备等海洋产业协同发展。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疏港铁路大通道

解决港口专用线,福厦铁路客货分流,联结内陆主通道问题,打通疏港铁路大通道。针对当前最突出的港口铁路和腹地问题、如快各大港区疏港铁路专用线建设,适时推动福厦铁路客货运分流,开展鹰厦铁路、峰福铁路等联结内陆主通道提升改造研究。

推动港口专业化、规模化,加快培育“中国东南部深水港”,以港务龙头企业统一运营、分专业运营为切入点,打破行分割、做大做强。集中扶持壮大省交通运输集团、厦门港集团,鼓励两大集团交又持股。同时,进一步完善港口规划、建设、服务、监管等一体化统筹。

积极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集团、物流平台,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优化服务和信息化为突破口,鼓励集团化运营,搭建覆盖全省、全国的物流信息数据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服务平台,并在全国构筑一批包括陆地港在内的综合物流园区和物流节点,形成更有吸引力和竟争力的物流环境。 (林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