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种出品牌大米来——江西省高安市政协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 2019-07-01 08:3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静 李培刚 张婵 | 责任编辑: 王静

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调研时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近日,中国网“基层政协助推地方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采访组赴江西省高安市,与地方政府座谈,走访工业企业,了解品牌建设,与创新创业者交流,看秀美乡村建设,感受江西高安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江西高安政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为。

驻村第一书记的眼泪

“因车祸,这户原本幸福的人家只剩下婆孙三人,高龄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没有任何劳动收入,真的很可怜。”陈雪熔表示。

陈雪熔是高安市政协机关下派石脑镇相山村扶贫第一书记,常年驻村干扶贫的他,走路很快,皮肤黝黑,朴实无华。

去年冬天,陈雪熔来到老人家里,“我看到老人床上盖的只是一床小被子,内心非常沉重。”谈及此事他不禁湿了眼眶。

高安市政协干部看望老人,老人拉着江西省高安市政协主席丁杏花的手表示感谢。中国网记者 李培刚 摄

记者走访贫困户家庭,与陈雪熔鞥交流。张晓云 

他当即与镇民政所取得联系,为老人申请了2床被子。之后,高安市召开“两会”,在参加政协分组讨论时,陈雪熔以此案例恳谈对脱贫攻坚的感悟和认识,引发强烈共鸣。当天,就有一名委员找到他,与他一同前往老人家里,递上第一笔帮扶款,并确立为期三年的帮扶。后来,陈雪熔又争取到另一家企业的对接帮扶。

调研时,老人的大孙子刚参加完高考,陈雪熔跑到教育局帮孩子交报考定向医疗的申请表,“如果申请下来,国家每年有八千块钱的补助。”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将不再发愁。

陈雪熔把脚踩进泥土里,紧牵贫困户的手,把扶贫做细做实做持久。在他主导下,相山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争取社会帮扶资金近8万元,为贫困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难题。

“我只是千万驻村干部中的普通一员,我会继续为贫困群众送去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陈雪熔说。

贫困户的大米品牌

“这种大米品牌叫‘荷悦’,是贫困户在合作社的扶贫基地里种植出来的,目前大约有四百多亩,很受广东、浙江消费者的喜爱。”江西省盛发粮油公司展示墙上,放着几十位贫苦户的照片,他们都是“荷悦”品牌大米的种植户。

几年前,委员王秀萍创办的江西省盛发粮油有限公司入驻石脑镇,建起专业合作社,做水稻种植加工,当地村民不仅可以就近就业、赚取薪金,还能分得土地租金和项目股金。

通过这种“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方式,个性化需求的产业扶贫机制,现已实现全镇贫困户至少享受两项产业项目的扶持。

“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既能获得年底租金分红,也能就近就业获取另外的酬金;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户,每年也能获得每亩450元的租金收益。”高安市政协委员、盛发粮油董事长王秀萍介绍。

每到年底,王秀萍拿着几百万元的现金给村民分红的场景,成为石脑镇的一道风景,人们津津乐道。

“我有责任、有义务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王秀萍说,今后会把本职和履职更紧密地结合,继续带着老百姓创收致富。

谢来金的108亩洛神花

住在洛神花种植地附近的贫困户谢来金,走起路来腿有些跛。“他以前好吃懒做,赌博、喝酒,老婆都跟别人跑了。”石脑镇党委书记喻全胜说,以前的谢来金让扶贫干部头疼不已。经过多次思想工作教育,昔日的贫困户,现已成为108亩洛神花的种植大户。

谢来金和他的108亩洛神花。中国网记者 李培刚 摄

“我们扶贫干部带他去其他镇上考察洛神花种植,帮助他签订技术指导和收购协议后,他才敢放心大胆的种。”喻全胜介绍,“他不识字,也不会算账,但他脑子很灵。”正是扶贫干部这种不放弃每一个贫困户的精神,让谢来金痛改前非,走上致富之路。

“多亏了书记和扶贫干部不厌其烦的教导和帮助,否则我根本起不了家……”如今的谢来金,果真实现了日日“来金”。

精耕细作的帮扶

高安市扶贫办主任郭厚生介绍,目前为止,高安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323户,18381人,分布在全市310个村居委会。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99%降到现在的0.78%。高安市共有四个省级贫困村,一个市级贫困村,在去年年底均已经退出。陈罗村作为其中的一个省级贫困村,同时也是高安第一个脱贫的省级贫困村,于2016年完成脱贫,因此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形成了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

高安市政协主席丁杏花是石脑镇帮扶团团长,负责指导、推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带领机关干部深入石脑镇脱贫第一线。“2016年,丁杏花主席带着机关同志,白天忙工作,经常晚上进村入户,有的晚上走两个村,忙完工作都到了深夜十一二点。”石脑镇陈罗村书记罗幼平介绍,作为高安市第一个脱贫的省级贫困村,市政协的对口帮扶功不可没。

专题调研走进高安座谈会现场。中国网记者 李培刚 摄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坚持精准管理,把精准要求贯穿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石脑镇镇长罗欢介绍,“精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准识别,严格把好工作程序和工作断口,做到应纳尽纳,不设上线,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二是精准对接,通过采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负责制,使帮扶干部与全镇3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建队,做到“镇有帮扶团,村有工作队,户有帮扶干部”,每个村都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三是因户施策,按照工作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落实一户一策。在落实好健康、教育扶贫政策的同时,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行帮扶。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政协委员走访、调研、建言献策的共同推动作用下,高安市的脱贫工作不仅在对接部署落实方面做得井井有条,资金监管方面做得也很到位。”罗欢介绍,“我们明文规定了扶贫资金,除专项资金以外,只能发展扶贫产业。对于专项资金投入的资金产业,要明确股份和帮扶贫困户年度收益率,并保证帮扶贫困户年收益率不低于投入资金的10%。”

目前,高安市正在开展“党建加扶贫,打好组合拳”的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在推动农村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返乡创业,同时也鼓励有帮带能力的党员积极致富带他人。

唱响品牌高安 助推高质量发展

高安“大观楼”牌腐竹,被评为“中华老字号”品牌。走在园区,处处绿树,为彻底解决企业污水排放问题,“大观楼”与专业的环保机构合作研发污水循环零排放系统,已获得国家相关专利,真正实现污水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

工人们正在“大观楼”腐竹车间工作。中国网记者 李培刚 摄

“大观楼”腐竹始创于1919年,今年已一百年。北京二商(江西大观楼)食品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说,“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我们要呵护自己的品牌,传仁义之本,创善事之业,这是企业的宗旨,我们不仅要履行社会责任,不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要做有良心的食品企业。”

高安市是全国四大建陶产区之一,目前拥有太阳、德美、天伟、新梅、罗娜尔等14个中国驰名商标建陶品牌。

高安市政协常委、太阳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尧这样定位自己的产品——太阳陶瓷要做瓷砖中的“优衣库”,成为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高质量品牌产品。“做企业关键要考虑怎么样把它做好、做久,始终坚持品质、诚信和责任,这是打造品牌的核心。”

胡尧还出资1000万元在高安中学设立“阳光助学基金”,每年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作为江西省唯一一家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高安市政协委员、裕丰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发军介绍,他们始终按照“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原则稳步前行,坚持良种化、标准化、科学化、生态化、循环化“五化”养殖模式。目前该公司依托国家肉牛体系,已与中国农大、江西农大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项。他们培育瑞锦黄牛,开发高档牛肉产品,填补了江西省在该领域的空白。

种养结合,草畜配套的瑞锦黄牛,走出绿色循环发展的路子。中国网记者 李培刚 摄

“我们的一头牛要贵几百块钱,但消费者还是愿意买,说明我们的品牌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绿色制造、绿色产品、‘不打水、放心吃’是我们的发展理念,现在我们又将牛场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理,打造生态循环模式,希望可以为我们的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人在政协,身在一线,干在火线。 此次一线调研,高安市政协积极引导广大委员,参与脱贫攻坚,投身公益事业的干劲儿,像这片红土地所饱含的精神一样,奋发有为。调研结束后,高安政协助推脱贫攻坚行动仍将砥砺前行。

中国网记者  王静  李培刚  实习记者  张婵  江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