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综述

发布时间: 2019-06-30 10:15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牛忠磊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道出了家与国之间的息息相通,也直白地告知人们———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的一系列论述,也让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6月28日上午,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主题的全国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在京如期举行。

在协商会现场,15位委员和家庭代表在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和天津、上海、山东、陕西等4个分会场以及通过手机连线方式发了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农业农村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负责同志也应邀到场。

不仅有现场的交流、回应,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这个事关你我他的话题同样引起了跨越空间的热议———自6月1日开通该议题的网络议政群以来,委员们发言踊跃、互动频频。截至会议开始前一小时,共有来自全部34个界别的251位委员提出意见建议420条,内容超过10.5万余字,更是彰显了政协协商广集众智、广聚共识的优势和特色。

无论现场还是移动履职平台上,围绕如何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度机制、如何处理家庭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如何开创家庭教育新格局、如何推动形成体现时代特色的新家风等问题,委员们你来我往、各抒己见。同时,委员们也把疑问抛给相关部委负责同志,与他们进行远程协商、互动交流。

给予“三家”足够的目光

“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范畴还不太统一,有的同志片面认为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工作体系还不够明确,调研时多是妇联的同志在陪同;工作内容还存在碎片化,没有规划,各唱各调。”

在远程协商会之前,承办此次会议组织的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李斌的分别带领下,组成调研组赴山东、陕西和上海进行了深入调研。

通过调研,徐敬业委员在肯定各地所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上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把家庭建设好,是固本强基的事业,理应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会上,徐敬业第一个发言,这也是他的第一句话。

因此,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徐敬业建议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加以重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指导意见。

“家庭教育是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来自天津分会场的李颖委员结合在法院的审判实践表示,未成年人犯罪与其家庭监护缺失、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有密切关系。

李颖说,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律规定零散地分布在不同法律之中,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我国台湾地区在2003年就制定了专门的家庭教育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政府主管机关、经费保障等问题。”通过可借鉴的案例,李颖建议通过专门立法来规范家庭教育,明确家庭教育法律地位,强化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出台家庭教育法,可以明确党委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家庭的各自职责,并形成互相融通配合的合力。

全程参加了调研的崔郁委员在发言时表示,调研中发现妇联组织在基层先行先试,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力度还很有限,时常给人一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相关政府部门虽然结合工作职能,都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家庭工作,但系统化整体推动工作的合力不够。”崔郁认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于明确牵头部门。她建议,由中央文明办牵头,将家庭家教家风纳入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统筹规划家庭家教家风工作,形成重视支持家庭家教家风的工作合力,在全社会培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风气。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没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家教家风就无从谈起。

然而,随着经济及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家庭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家庭稳定性减弱,离婚率连续16年增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剧增,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男性家长缺位,隐形单亲家庭增多……

调研组在陕西期间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年儿童节,当地领导下乡看望孩子。有一个上三年级的小女孩,父母都去了上海打工。当被问到多长时间能见爸爸妈妈一面时,小姑娘沉默了,当被再次询问时就哭了起来。小姑娘抽泣着说,已经7个多月没看到爸爸妈妈了,甚至一个电话也没有接到,“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

“要注重家庭的完整性。通过乡村振兴,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纾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婚变等问题。”面对年轻人流向城里,农村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的现实,参加了之前调研、如今身在陕西分会场的高洁委员从乡村振兴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要把家庭家教家风工作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治理之中。而当务之急,则是要“在村级活动室设远程视频,为无条件家庭的提供平台,要求在外务工人员常与留守儿童、家人视频,保持情感沟通,关注孩子教育成长”,力所能及地为留守儿童做实事。

在上海松江,政府积极引进社会组织进驻婚姻登记处,建立了“婚姻家庭辅导工作站点”,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婚姻家庭辅导调解人员提供离婚劝和服务。

“培育合格的社会服务组织”,这是上海分会场胡卫委员的建议。“要大力扶持反家暴援助、困境儿童关爱、婚姻危机干预以及老年人权益保障等社服组织。”胡卫表示,要通过创新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把居民“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消解于萌芽状态。

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家庭教育侧重孩子知识的学习还是品德的培养?从孩子抓起还是从家长抓起?如何推动家庭教育向着专业化发展?……一系列的疑问,听完委员、家庭代表的发言,答案慢慢浮出水面。

作为全国五好家庭的唯一代表,来自山东曲阜的孔子76代后裔孔令绍通过手机连线,向与会者介绍了自家家风是如何传承的。

今天的家庭教育似乎走入了误区,只是“盼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对于当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重成才轻成人的现象,孔令绍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于家庭,文化传承比财富积累更重要。而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走进孩子的心里’,让他在快乐中成长;不是让孩子出人头地,而是让他具备健全的人格。”他认为,0到6岁是人生定格的关键阶段,更要重视家教的影响,从小堵上孩子走向邪恶的通道。

孔令绍的家教之路,和上海分会场袁雯委员想法“异曲同工”。

袁雯表示,把孩子从单一的过重的考试分数和低效的知识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已经成为开启正确家庭教育模式呼声中的最强音。她建议,教育部门改革国民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学校教育评估由学习知识向育人教育方向发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家长扣上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着表率作用。

对于孔令绍一家的教育,崔郁深以为然,但并不是每个家长天生就会教育。“调研中87%的家长有教育的焦虑,家长渴求得到关于家庭教育的专业化指导服务。”崔郁说。

谁来培训家长?这也是当下教育的困境之一。

对此,崔郁建议教育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推动,构建完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开发家庭教育教材,推动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推动家校协作育人,加强家庭教育专业人员培养。

“学校没有此项经费,由学校来培训家长不现实,无法普及。”“并非所有家长都愿意接受培训,如何引导?”来自陕西分会场的颜明委员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建议仿照国外先进经验,成立社区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生养、家庭教育、常用法律等知识。先从鼓励引导,逐渐过渡到立法强制,从监护人必须依法履行监护义务入手,要求家长参加培训课程。

来自香港的林淑仪委员也通过手机连线分享了香港有关家教的现状和做法。

林淑仪表示,近年家庭的组成由以往的大家庭转变为以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缺乏了祖父母的耳濡目染和家庭中扶老携幼的家教,不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以重物质上的满足为主而轻品德的培育。她认为,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家风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不仅对每个家庭意义重大,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风、党风、社风。那么,新时代的家风应该是怎样的?

“孝老爱亲,睦邻友群,守诚敦礼,报国奉公。”山东分会场的王学典委员用了四个词、十六个字来表述自己心中的新时代家风。

中国古人视孝为百善之先,当下的家风建设,必须要将孝亲敬老摆在首要地位,将其作为现代家风发展的基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乡邻关系受到了极大冲击,和睦邻里、融洽群体关系也理应是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时有发生的诚信缺失、不讲规则现象,守诚敦礼应成为家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进入了国家发展的新时代,家风建设中,心怀国家、恪尽职守理应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王学典通过古今对比的方式对新时代家风加以阐释,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时代的家风,除了传承,还要在青年家庭中重新梳理和树立,确切地说就是要改善和创新家风。”天津分会场的天津市政协委员张建云表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掰开揉碎融化在家风里。

为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张建云结合传统文化,将“价值观”做成了600集的短的音视频,专门针对年轻家庭教子困惑,利用微信群讲家风课。“大家对这种普及‘价值观’的方式欣然接受,很是喜欢。”张建云说。

三个小时里,镜头在主会场、分会场、手机终端上不断切换,各个画面里,委员们直抒胸臆,坦诚心声,与有关部门负责人频繁互动。一来一回、一问一答的议政交流被主持人调度得井井有条。每一条意见建议,每一个情况反映,都得到逐一回应,即便没有“面对面”,也实现了协商双方的“心连心”。人民政协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的双向发力,就在这样来来回回的过程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