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政协主席蹲点调研细追问:林下经济“盆景”变“风景”怎么破?

发布时间: 2019-06-28 09:12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黄静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我们的茶石斛产品能卖到6000多元一斤,石斛茶也很受欢迎。”清华启迪科技园丹寨创新基地技术总监刘焱晶所说的“茶石斛”“石斛茶”,是铁皮石斛附生茶树栽培技术带来的后续产品。简单地说,就是把石斛种在茶树上,目前,这一技术的示范基地有200亩,已经初见成效。

“这种栽培技术能不能从两百亩发展到上万亩,实现规模化?能不能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让林下产业从‘盆景’变成‘风景’?”贵州省政协主席刘晓凯在黔东南州丹寨县铁皮石斛附生茶树基地调研时发问。

刘晓凯此次蹲点调研,就是要进一步了解林下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中还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是贵州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贵州省提出要更大规模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林下经济等实现重点突破。“研究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选准选好林下产业,走出一条发展林下经济的新路子”正是刘晓凯最为关切的。

前不久,他带队来到丹寨县,走访林下产业项目点。在甲脚村的高标准蓝莓种植基地,茅台生态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徐佳强介绍,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种植蓝莓3万多亩,已成为县里的一大主导产业。刘晓凯详细询问高标准蓝莓的钵栽技术,他最关心的是如何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盈利和群众增收“双赢”。

谈到困难,丹寨县委书记袁尚勇说,丹寨林地面积有上百万亩,但是受采伐规程的限制,林地利用面积只有20万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黔东南州是林业大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6.68%,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刘晓凯认为,要研读政策,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林下产业规模化发展。

“不种杉树种什么?”刘晓凯近日在黔东南州榕江县调研时,再次关切林业大计。

20世纪90年代,贵州省提出消灭荒山,开始大种杉树。如今,漫山遍野的杉木郁郁葱葱,但它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一方木材只能卖八九百元。

近些年,各地开始逐步调整杉木林。“我县每年调整2.8万亩,一共要调整212万亩杉木林。”榕江县委副书记吴建良介绍。

“种什么是重大课题,一定要选好品种试种。”在定威乡黄花梨种植示范基地,刘晓凯看着长了一人高的黄花梨树苗说。去年6月试种的320株黄花梨到目前成活了212株,长势良好。黄花梨经济效益相对高,究竟能不能替代杉树还需要时间证明。

2019年是贵州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调研期间,刘晓凯两次召开座谈会,与定威乡、八开镇、计划乡、水尾乡、兴华乡的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共同研究解决脱贫攻坚的突出问题。

这5个乡镇属于榕江县南部片区的月亮山山区,是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各乡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业,比如种植金钩藤、花椒等,但从规模上看,还相去甚远。

产业覆盖哪些贫困户?劳务输出多少人?民政兜底多少人?……座谈中,刘晓凯屡屡向县、乡镇和村干部发问。他强调,我们的工作要精准到每个贫困户,要有清单、脱贫路径和措施,年底算账,现在心里就得有底。

选准选好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山地文章、林业文章,大力引进优强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市场需求,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刘晓凯希望,下次再来时,大家都能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