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综述:让制造业发展“放开手脚”

发布时间: 2019-06-26 08:36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谢靓 | 责任编辑: 王静

应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

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不仅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需要,也是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必然要求。今天,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积累,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乘势而上”是必然选择。

6月17日至19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何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没有制度创新,就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改革开放重塑了我国的经济基础,而与此相对应的上层建筑、生产关系调整和变革仍然滞后。优质制度供给不足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掣肘,在与会人士看来,只有消除这些“自捆手脚”的制度性阻碍,让企业、人才和地方政府释放创造力,制造业才真正插上翱翔的翅膀。

降低制度成本

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制度变革的难度与阻力也在加大。

谈到制造业发展的阻碍,与会委员们谈论较多的一个词是“制度成本”。“当前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舒晓琴常委认为,这是影响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微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

制度性成本,首先表现在企业的税负负担上。虽然国家正大力推进减税降费,但在一些委员们看来,当前制造业企业的获得感还不强。

道路千万条,减税第一条。“相比降低增值税,很多制造业企业更希望降低所得税,而且,大部分制造企业不符合小微企业标准,享受不到税收优惠。”洪慧民常委认为,应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机制改革,降低制造业企业直接生产要素成本,改进对企业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的办法,降低企业缴纳社保比例。

常兆华常委认为,对很多民企而言,减税降费只是手段,提升真实盈利水平才是更重要的事,应该在已实施减税降费基础上进一步评估各种开源减负措施的可行性,采取多种措施并举的办法。刘以安委员建议打出清费减负的“组合拳”,在“清费”方面,把收费和依据晒在阳光下,确保减负政策全面执行到位;在“减负”方面,按照“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降则降”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用水、用地、用工成本。

“这个‘大’是靠市场做大的”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这个‘大’是靠市场做大的,不是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发展起来的。”会上,叶小文委员发表了这样的观点。

产业发展需要更宽松、更公平的体制机制环境,这就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更加清晰地界定政府作用的边界。

“企业的强大不在于你给他多少好处,而在于你给他多少自由。”温思美常委认为,在改善政府职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我们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胡德兆委员说,我国营商环境已有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法律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公平、社会服务环境尚不成熟等问题,他建议按照“竞争中性”原则,确保大小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同时,还应重视各类行业协会作用,按照“政府引导、协会协调、企业自律”原则,构建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

对于市场公平,来自民企的傅军委员有很深的体会。他说,高层对民企发展很重视,但一些好的政策还没落地。“我们也不需要特别的关照,公平最重要,有好的营商环境,制造业发展才有希望。”傅军表示。对于公平的市场竞争,国企也有同样的渴求。来自国企的王宜林委员说,他所在的中石油集团有5家制造业企业,去年创造了好几亿的利润,相对于企业规模而言,这个数字很可观。“因为我们进行了扩大自主经营的试点,让这些企业自主营业、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从而实现了扭亏为盈,这几个企业能够盈利是很好的启示,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王宜林说。

用好资本“推手”

资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对于制造业而言,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

不过,在一些委员们看来,这个支撑力度还不够强。

今年4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优化金融生态,畅通制造业融资渠道”专题调研组赴广西和辽宁进行了实地调研。尚福林常委在大会发言中说,从调研情况看,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有所改善,但仍面临不少难题。尚福林代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建议,加快完善国家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增强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进一步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全方位需求的金融服务,并优化政府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运作机制。

当前,先进制造业产业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在引导社会资本、促进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王会生常委认为,我国还缺乏长周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且基金退出困难。他建议畅通基金募集渠道,尽快出台银行理财资金参与创投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的具体规定,设计差异化监管方式,并畅通基金退出渠道。

“去年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在主办和中小板上市的优质科技企业出现了融资困难,新三板流通性不足使得一万多家中小企业也缺乏资金支持,对这些问题要进行研究。”郑跃文常委认为,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和社区银行数量较少,而一些地区性银行热衷全国扩张、做大做强,却不愿意服务本地中小企业。他建议大力发展中小银行、社区银行、专业性银行,让银行扎根当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改革永无止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破解制造业深层次发展难题的关键,委员们迫切希望,进一步放开制造业发展的“手脚”,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