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养,我们仍然在路上

发布时间: 2019-06-19 08:33:16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孙琳 | 责任编辑: 王静

“高级研发人才缺不缺,缺;高级技能人才缺不缺,更缺。放眼国内的制造业企业,都是流水线工人多,中高级技工少。”在6月17日的小组讨论中,这成了与会常委讨论时的共识。

“为了这次常委会的议题,我调研走访了7家军工制造企业。从一线的军工制造企业来看,除了在关键技术领域还有被卡脖子的情形,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也是更为急迫的,就是我们发现有些技术产品设计出来了,却制造不出来。”在小组讨论伊始,吴刚常委就道出了军工制造业的苦水。

徐晓常委也深有同感:“我发现我们培养出来的技能工人技术和技能往往是分离的。搞技术就是搞技术,搞技能就是搞技能,懂技术又懂技能的技能人才十分缺乏。这也是为何我们很多同样的生产线却生产不出同品质的产品。”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原因就在于技工人才总量短缺,相应的高级技能人才更是缺乏。”吴刚说。

“我认为,要实现制造强国,技术研发、产品研发重要,培养一流的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紧迫。”刘晓庄常委说得更为直接。

缺,已是事实。到底缺多少?

“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6%。我国技术工人总量短缺,高级技术工人更加匮乏,这已成为制约制造强国的短板。”陈荣书常委用数据对比说明事实。

“从实际情况来看,不仅是制造业领域技术工人缺乏,服务业也缺乏。”李金早常委进一步解释说。“工匠缺乏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痛点,要实现制造业强国,我们必须要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刘晓庄常委补充道。

问题该如何解,大国工匠该如何培养?常委们纷纷献策。

在刘晓庄常委看来,国家首先要完善职业教育政策与法规,从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不能唯学历论,加快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避免以往学历教育和职业证书两张皮不融通问题。

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招工难,这种供需矛盾由来已久。“家长都希望孩子进普通高校而非职业院校。原因就在于对技术工人激励不够,收入偏低,社会地位也不高,职业自豪感差。”李金早常委认为,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资源,鼓励喜欢基础性研究的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喜欢技能型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实用型的教育和培训,坚持产教融合,让他们学以致用。同时,不应给职业教育设置天花板,畅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最终是向企业输送的。但委员们发现,当下企业重挖人轻培养、重设备轻技工的现象仍很普遍。“应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央企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同时也要加大鼓励支持非公企业开展职能培训的力度。”李金早常委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补上高技能人才缺失这块短板,我们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