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应以和谐包容理念履职 更好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发布时间: 2019-06-14 08:4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万家阳 | 责任编辑: 张正朋

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组织,发挥好人民政协包容性强的独特优势,以一线思维和理念履职,扎实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纾民意、汇民心、聚民智,共创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人民政协的主题是团结与民主,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统一战线组织。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既是人民政协组织自身特色,也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必然要素。在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中,无论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还是参政议政,包容无不是其应有之义。贯穿和谐包容的理念,创造和谐包容的语境,是人民政协有为有位,更好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必然要求。

协商中体现政治包容,和谐中凝聚力量

人民政协不立法、不执法、不司法,而是协商民主的专门机构。在政治生活中,体现的形式是政治协商,这也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政协最大的权利是话语权,话语权的含义不是说了白说,而是体现一个群体的诉求,是一种力量导向。在很多时候,话语权的掌握实际会导致矛盾双方力量平衡点的变化,因此话语权的拥有是一种很大权力。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中所体现的话语权,服务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与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富国强这一共同目标过程中肝胆相照、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为党执政兴国创造更加和谐的政治环境。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政治协商就是寻找利益或诉求的平衡点,寻找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因此,政治生活中,人民政协要主动与党委政府就大政方针政策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进行协商,努力构建政治和谐。通过鼓励参与和理性思考来奠定决策的合法性基础。在具体的治理层面体现为各政治行为者之间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得理性的个人和组织能够通过论述达成共识,从而采取集体行动。这样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就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就能更好地激发起社会力量,为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创造善治语境。

创造和谐包容人文环境,让人民生活得更加有尊严

人的尊严,从根本上说,就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得到切实的保障,他们的人格受到应有的尊重。人要生活得有尊严,必须要有和谐的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从伦理学的角度讲,就是对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人格尊严,人的地位、发展、人的自由的关注、爱护与尊重。其核心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和对人性的关怀。人民政协在履行参政议政的过程中,着重关注人的发展、自由、价值、人格尊严,寻求解决存在于社会之中不和谐音符的途径。人民政协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建言献策,不是意味着只是围绕经济建设建言,而是要更多地把影响五大发展理念的消极因素反映给党委和政府,同时积极为党委和政府出谋划策,为党委、政府解分忧,为民解难。让每个人,每个群体都能有反映诉求的正常渠道,真正把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组成部分,当然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在组织调研、视察的时候,要静下心来,扑下身来,从和谐包容的理念出发,从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不摆架子、不打官腔,不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说真话,做实事,让人愉快幸福,从而自己也得到愉快幸福。要有衙斋卧听箫箫竹的情怀,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头,多从建设和谐共享社会的角度,多从维护人民生活尊严角度,多从化解社会矛盾的角度,切切实实运用好政协平台,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群众的心声反映上来,把影响人的自由、人格尊严、人的发展问题反映上来,着力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彰显人格尊严,从而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

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人民政协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发展的过程,也是除旧布新的过程,必然涉及到事物之间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从而重新建立新的平衡点。但在新平衡点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之前,利益的冲突与诉求会急剧增加,社会冲突的风险也会增加。过去被推到私人领域的冲突现在进入了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成为一个利益的调解场所。而群体的诉求不能指望从自我调节的市场中获得满足,转而倾向于国家调节,人民政协是从社会各界别中产生的,他们是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可以说是社会阶层的代言人。社会界别,或者说是社会阶层,其形成源于社会的发展,是自然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职业、文化、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形成的社会心理认知。因此,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衡量、评判自己所处位置的标准,在每个界别中都有着自身的文化及利益的认同。这一特点,决定人民政协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与便利,使得人民政协能够协助公共领域的管理员(政府)更为妥善地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与纠纷。一方面,政协委员对联系的本阶层的人民群众思想动态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便于委员们更深入了解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再加上广大政协委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对于正当的诉求的判断也更为准确。通过政协的渠道,把社会阶层中的动态与诉求及时传递给党政部门,迅速化解由于诉求得不到满足所产生的怨愤。通过反馈机制,便于党政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民情,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进行的决策、执行时,更多地考虑不同利益群体的切身利益,尽量满足各方面合理需求,尊重各方意见,促进决策科学化、执法民主化、人性化,推动社会进步,让所有的人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系 安徽蚌埠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 万家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