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议政会建言老城保护与城市更新

发布时间: 2019-06-04 09:14:34 | 来源: 北京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张正朋

  5月30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联合召开议政会,围绕“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加强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协商议政。市委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主席吉林主持。

  会上,11位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及政协委员发言,围绕以共生促更新、打造“数字老城”、构建街区“文化语境”等建言资政。会议还在核心城区两个街道分别设立视频分会场,听取区政协委员和基层干部、老街坊的意见建议。

  蔡奇说,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很有见地,听了很受启发,市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采纳。近年来,市政协政治协商成果丰硕,民主监督富有成效,参政议政积极踊跃,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都有了新提高。

  蔡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视察北京,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我们做好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我们正在落实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城市更新就是总规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涵十分丰富。北京的城市更新是千年古都的城市更新,是落实新时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城市更新,是减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更新。

  蔡奇指出,北京城市更新要处理好控规和城市设计的关系,通过控规把城市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空间结构等落实到位,将城市更新各项目标指标落到空间布局、风貌管控、形态塑造和景观建设的具体要求上来。要处理好空间营造与功能提升的关系,强化建筑和城市空间的设计改造,促进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协调,优化提升首都功能。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加强世界遗产及文物、历史建筑及工业遗产保护,推进历史文物资源开放和合理适度利用。要处理好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传承历史文脉,改善人居环境,让老胡同的居民都能过上现代生活。要处理好减量发展与城市活力的关系,落实好“双控三线”等要求,保持人口有序流动。

  蔡奇指出,在城市更新中要保护好历史肌理,用好老砖老瓦老物件,修旧如旧,打造一批精品街区,讲好“北京故事”,留住京味儿,留住老北京的乡愁和记忆。要抓好中轴线申遗保护,抓好综合整治,严格管控历史风貌,腾退文物不求所有、但求民用,向社会开放。要探索共生院模式,留住原住民,改善居住条件,实现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要抓好老旧工业厂房利用,注入科技、文化、体育、传媒、创意等元素,实现华丽转身。要抓好消费型公共空间改造,优化升级传统商业业态,注入文化内涵,打造市民休闲目的地,增强消费带动力。要开展街巷整治,“开墙打洞”防止反弹回潮,架空线入地逐步向胡同延伸,规范停车秩序,给老百姓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要抓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注重采取申请制、订单式等方式,加装电梯要与大家商量着办,把物业管理服务做起来,先易后难破解失管难题。要抓好功能织补,聚焦群众关切,补齐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欠账,提高市民生活便利性,推动回天等大型社区治理。要抓好城市缝合,有效解决交通设施对城市空间、功能的割裂问题。要抓好生态修复,增建一批群众身边的小微绿地,留出一片“黑天空”,注重生态多样性,让城市能留得住雨燕、长耳鸮等野生动物。要建设智慧城市,推进人、地、房、事、物、组织等基础数据深度整合,建立街道社区人居环境大数据体检机制。要坚持规划设计引领,完善机制政策保障,推动多方参与,用好责任规划师这支力量。

  会前,蔡奇、吉林等市领导一同参观了北京市政协发展历程展。

  委员专家建议

  选择部分街区打造“文化语境”

  议政会上,政协委员和专家纷纷发言,为北京老城的保护建言献策。

  选择部分街区打造“文化语境”

  代表民进市委发言的清华大学建筑及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汪建松说,“文化语境”就是城市的特色文化符号,北京城历史上也曾有过独特的“文化语境”,如传统的“老北京”文化、民国时期的“北平”印象、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院机关”文化、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屋檐”符号……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模式及商业格局的变迁,再加上缺少保护,“文化语境”正逐渐混杂缺失。

  汪建松建议将街区“文化语境”研究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课题,从城市规划、环境风貌、营商氛围等不同的方向进行系统研究,全方位系统梳理文化遗产,提炼出元、明、清、民国及当代不同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当代设计理念和新时期文化观念,明确重点街区“文化语境”的要素和具体内容。正在制定的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应适当体现“文化语境”的理念,并选择部分街区开展试点。成熟后逐步固化为工作标准,适时制定《核心区街区“文化语境”要素及应用专项导则》。

  文物腾退应有司法手段做保障

  代表民建市委发言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董事长安庭说,目前文物腾退基本通过协议腾退和司法诉讼的方式。堪称文物腾退范本的沈家本故居,一年半时间腾退46户居民,辟为法律名人堂对公众开放,这种司法部门全力配合的成功经验很难复制推广。更多的文物腾退是杨椒山祠的境遇,即使在有关部门全力支持下,提供了较好的腾退条件,但历时5年至今院内76户居民中仍有6户未搬出,还在执行漫长的诉讼程序。

  安庭建议制订切实可行的文物征收政策措施,体现文物腾退的特殊性,采取司法强制手段做保障。修改完善《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补充增加文物征收相关内容。文物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价值,使其有别于一般房屋。文物征收的申报程序要结合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地设置,不能套用基本建设项目的申报程序,通过规范文物征收申报流程,打通文物征收项目在立项及实施中的堵点,彻底解决文物协议腾退司法实施难的问题。

  共生院要把居住条件改善放首位

  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的市政协委员、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说,目前北京各历史街区正在试点共生院,但共生院在探索中存在留住户居住条件改善、腾空房屋如何利用、院落排污如何解决以及共生院后期管理四大问题。建议在共生院探索中要把留住户居住条件改善放在第一位,完善平房院落内各类市政设施,逐步实现卫生间入院、入户,提高居住功能单元的完整性。加快四合院厨卫浴模块植入标准化的研究,以便于产业化生产,并在历史街区大面积推广。要完善共生院后期房屋管理细则,推广平房物业管理入院。

  引导内环路轨道站点周边功能更新

  代表致公党市委发言的市政协委员、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弘都院总规划师许槟建议,以内环路的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为切入点,推动老城活力生发与可持续发展。

  许槟说,内环路上4条轨道线有16个站点,是近十年陆续建成运营的,与已有公交站点的转换衔接、各类公共设施的功能匹配有待优化。可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以轨道已建成的站位为核心,对现有公交线网布局和站位选址进行梳理和优化,对沿线道路断面、铺装绿化及街道家具等进行人性化和无障碍环境改善,并应充分考虑用地的集约使用,对站点周边用地进行功能复合、业态混合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