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如何让商铺产品提高经营档次和综合效益,加速商圈前瞻性布局?”5月23日,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政协召开的思明区“商业业态调整”专题协商主席会上,市政协委员柯东芳抛出的“破题之问”,让委员们进入了一场“头脑风暴”。
思明区是厦门市的中心区,拥有中山路商圈、火车站商圈、会展商圈等3个市级商圈。但由于线上购物的冲击等因素影响,思明区商圈出现了大型商场效益不佳、步行街业态单一、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商业发展。
“目前厦门市民大多不选择中山路作为购物场所,主要客源是外来游客,而旅游购物陷阱等心理因素以及缺乏地方特色的产品,也成为中山路商圈不太可能成为旅游购物的首选街区。”张锦辉委员表示,中山路商圈存在着商铺租金极高,发展不均衡且难以形成辐射效应等问题。为此,他建议,首先政府应主动打造宣传中山商圈的诚信一条街。其次应强化购物体验,更多开展品牌展示对接及各类消费促销活动,实现商旅文融合发展。
“我认为,中山路商圈应主街做商贸,辅街做文化,连接做品牌。”黄伟峰委员建议,通过整合品牌老店,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同步构建品牌商城、通过热点节点广告位、主街巡游,以及主街移动商铺等方式进行连接引导,从而形成“连接做品牌”的集聚效应。此外,应充分发挥商会、协会、自治管委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规范品质和服务,并制作商圈街巷游地图等提高游客体验度。
在李忠安委员看来,优化商业业态,发挥大数据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山路商圈的消费群体中,游客数量多少?本地居民的数量又是多少?游客和本地居民各自关注的重点是什么?我们目前并不具备这些核心的大数据统计,又怎能进行有效的商圈业态调整和精准布局?”李忠安表示,应运用技术手段,收集各个商圈的大数据,以便商家和政府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合理布局,形成差异化发展。
“能否把商圈当成一个有形的商品,赋予商圈自身品牌效应、示范效应?”“应结合旧村改造来拓展商业空间。”“应坚持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加大对高质量、高增长、高潜力商家的引进力度。”……委员建言不断,现场气氛热烈。
在听取了委员们的建议后,思明区政协主席陈炳良表示,要紧紧抓住“高素质、高颜值”的要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区的商业功能定位,使商业更好地服务于全区经济发展;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商业业态的调整和体验中,把商业与旅游业、影视产业和对台商贸业等进行融合发展;发挥国企的作用,有力推动思明区商业业态得到大调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