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调研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 2019-05-31 09:00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范文杰;张倩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墙,围四边,捂鼻子,踮脚尖,蚊蝇飞,臭熏天”,一首顺口溜是农村厕所脏乱差的真实写照。2017年,中央推动新一轮“厕所革命”,多地农村告别了旱厕。

然而,缺少资金,配套设施不完善,后续指导、维修、更换都没有很好地跟进,致使部分地方农村改厕成为“一次性厕所”。

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时,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4月25日,入户走访调研的第四天。清晨不到8时,调研组就已站在固原市隆德县温堡乡新庄村村口分组准备入户。因为正逢农忙,大家要赶在老百姓下地前完成大部分工作。

“大爷,耽误您一点时间,我们聊几句啊。”调研组成员边说边动作娴熟地铺开两份问卷调查。

“今年种了几亩地?”“用不用化肥?”“家里现在是旱厕还是水厕?”……这是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针对此次调研内容设计的专门针对面源污染、人居环境等内容的调查问卷。

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让农村“厕所革命”的诸多问题浮出水面。

“家里有水厕,是用政府补贴资金盖起来的,农村污水处理及改厕建设资金2000元。”新庄村村民张建军说。

“有了水厕是不是觉得如厕很方便?”记者提问。

“用了几次,还不如咱家以前的旱厕呢。”张大爷笑着说:“不是说水厕不好,是真的很麻烦。”

聊天结束,调研组有些诧异,一冲就能了事的水厕如此方便,他为何不喜欢?可能因为习惯了传统旱厕。

可是,一天入户新庄村所有的村民家后,调研组成员个个眉头紧皱,并不是张大爷喜欢传统的旱厕,是统一修建的水厕是中看不中用的“尬厕”。

随便走进一个农家厕所样板,观其形制,与城市别无二致,可是出了门却没有与之配套的地下管网建设。被抽水马桶冲走的污秽仍然留在自家的粪池里,还需要定期清掏。而马桶下的粪池,由于发酵的原因,使污秽得以初步沉淀、分离,之后要排向哪里,又颇费周折。

“很多农村由于缺少管网,生活用水都是顺着自家屋后流走或渗入地下。如果用上新厕所,却不配套管网设施,厕所排污无处处理,村民只能将厕所排污和生活污水一同处理,这样更不利于农村生活环境。”一位基层干部说。

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科技统计与评估室主任罗万有直言:“小厕所,大民生,大健康。‘厕所革命’是对农村居民传统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要一步到位,要让群众真正过上干净舒适的生活。”

“‘厕所革命’难道就是从旱厕变成水厕?”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玉明也发出了疑问:“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确保改厕后,农村千家万户能够用上安全、保质、耐久、卫生的厕所。”

自治区环保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干部惠小舟说:“农村大部分存在设施因运维管护问题导致无法长期运行的问题,下一步建议加快建立健全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做到建管并重,逐步建立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保障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

调研组建议将农村“厕所革命”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列入示范的地区要在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上给予支持,使“厕所革命”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为全国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机融合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