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宁夏把脱贫攻坚当作第一民生工程和第一要务,倒排工期、真抓实干,贫困县脱贫摘帽出现了百舸争流的好势头。但贫困县摘帽之后,农民是否可以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为此,5月20日,宁夏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农业界委员,赴吴忠市盐池县视察“已摘帽贫困县稳定可持续脱贫工作。”
“我开了农家乐,还种了3个日光棚,7个拱形棚,去年纯收入40万元左右。”提起家庭收入,盐池县花马池镇四墩子村草泥洼民俗村67岁的赵培洲难掩喜悦之情。他告诉视察组一行,自己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都困难,更不要说致富了。后来在政府的帮扶下,贷款70多万元,开了一家农家乐,同时还发展种植业,在日光棚里栽了葡萄树和桃树,还套种了香瓜。每茬香瓜卖2万元左右,每年可收5-6茬。再过两年,葡萄树和桃树结果后,秋天还能再增收。拱形棚种植蔬菜,一个棚一年可收入1万元左右。现在生活越过越好,再也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你们过得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视察组听后高兴地回应,套种果树,不仅可有效利用土地,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可让农民全年实现增收。同时四墩子村草泥洼民俗村利用交通便利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和瓜果蔬菜产业,不仅巩固了脱贫成果,更实现了稳定可持续发展。
在盐池荣振罗山牧业有限公司,视察组一行仔细询问牛存栏数目以及管理、养殖、育种、防疫方面的情况。该公司法人徐小晶介绍,公司养殖肉牛有23年的历史,致力于研发高品质富硒肉牛的母繁、育种、养殖,同时还采取托管代养方式饲养,目前肉牛存栏有2000多头,不仅让全镇56户兜底户每户每年稳定增收1500元以上,还带动了部分群众就业。
据介绍,盐池县根据群众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扶持方向,大力发展以滩羊为主导,黄花菜、小杂粮、牧草、中药材为辅助,适合家庭经营小品种为补充的“1+4+X”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夯实脱贫富民产业基础。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成立黄花产业协会和研究院,新增黄花种植2万亩,累计达8.1万亩,年种植中药材6万亩、小杂粮40万亩、优质牧草10万亩以上,以滩羊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对群众增收贡献率达80%,还出台了小品种产业扶持政策,使滩鸡等适合家庭经营的小品种迅速发展,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在花马池镇四墩子村和惠安堡镇大坝村,视察组一行随机走访农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脱贫摘帽后是否还继续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脱贫3年多了,我还在享受相关政策,政府还会给我们贴息贷款。不过这些钱就是用来周转,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等着救急了。”大坝村村民郝兴柱告诉视察组,自己种了26亩黄花菜,每年可收入15万元左右,还养了40多只羊,寄养在村里合作社。虽然现在还有20万元的贷款,但还款没压力。今年,他还准备在县城里买房子,让孩子在城里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据了解,脱贫摘帽以来,盐池县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本着“工作力度、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帮扶力度只增不减”的原则,统筹实施基础改善、产业帮扶、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巩固提升工程,持续用力、真实帮扶,深入开展脱贫富民大排查大走访活动,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加快了富民步伐。
同时,盐池县针对边缘户,也不断探索经验,出台新的政策。自2016年以来,出台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让边缘户也能享受到扶贫政策的“阳光”帮扶。针对群众贷款年龄界限和老弱残贫困群众无法贷款等瓶颈制约,盐池县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631”评级授信模式和所有农户“四信”评价系统,与各家银行共享群众贷款信息,对有发展能力、发展意愿的2673户贫困户,将年龄界限放宽到70岁,新增贷款3847.5万元,累计达9338.2万元,对968户“黑名单”贫困户进行二次授信,新增贷款670万元,累计达6984万元。
视察组指出,虽然部分贫困户稳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但产业发展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特色效益和规模效益还未显现出来。
视察组建议,要继续加大帮扶力度、政策扶持和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帮助群众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委员们表示,将发挥界别优势,持续关注盐池县摘帽后稳定可持续发展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民主监督,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积极为自治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统筹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
宁夏政协副主任李泽峰带队视察。 (王平 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