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中央专题调研“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19-05-16 09:00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刘喜梅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我今年已经90岁啦,在这里住了一年多,感觉比住在家里还舒服。这里的服务人员尊重我们,把我们当做自己家老人看待,每天都有姐妹们陪着聊天,生病了也有医生和护士们照护。饭菜很可口,考虑到我们年纪大了牙口不太好,餐厅的饭菜都切得很碎。”5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率“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组来到西安工会老年护理院时,正在活动区和姐妹们一起聊天的李奶奶,对现在居住的护理院赞不绝口。

这是一家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院,收住的150余位老人,平均年龄超过了85岁,年龄最大的已经99岁。作为中国首个中法合作医养结合型护理院,西安工会老年护理院与合作运营管理单位之一———西安工会医院仅有一道连廊的距离,因实现了“医-养-康-健”的无缝对接而一床难求。李奶奶也是在排队了近半年之后,才进了护理院。

原本,李奶奶是打算居家养老的,但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儿女,不仅不具备医学护理知识,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要照顾李奶奶是力不从心。此前,李奶奶的儿女也去考察过几家老年护理院,因不能提供医疗服务而被否定了。

“我们的老年护理院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主要还是因为当前我国老年养护的专业人才非常短缺。在实践中,我们自己培训了一批专业护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年护理市场上专业养护人员技能差的短板,但是辐射程度有限,且人力成本巨大,约占到了总体成本支出的80%。”西安工会医院副院长、西安工会老年护理院院长芮海荣向调研组坦言,自己也有苦恼。

实际上,专业人才特别是能够提供医养结合照护服务的专业人才短缺,是我国养老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共性问题。

“截至2016年,我国的养老床位已经达到720万张,超出了每千名老人3张床的国际标准。但目前养老机构的现状是,一些能够提供较高质量服务的公办床位一床难求,民办床位则空置率很高,经营困难甚至举步维艰。”调研组成员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在调研过程中不止一次感慨。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今后老人的养老问题,一要靠子女,二要靠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可以说,养老产业的发展,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有钱不一定能够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这是每个国家发展养老产业时都会遇到的瓶颈问题。如何吸引年轻人愿意全心全意从事养老事业,可能也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浙江省,就对养老护理人才给予免除3年学费的政策优惠,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志愿学习养老专业。”陕西工运学院院长韩睿向调研组建议。

韩睿介绍,我国超过90%的老人有居家养老的习惯或希望,因此国家要扶持养老产业的发展,还应该多建设一些家门口的养老院,对于现有的养老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

“对于居家养老的老人来说,也应该获得政府主导的、基于基本医疗保险的长期照护险的支持。”韩睿表示,我国部分省市目前已经开始了长期照护险的有益探索,这样的试点范围应该扩大。

适度推广长期照护险,也是调研组一行在陕西考察多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时,听到的共同呼吁。对此,调研组组长杨震表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目前还是养老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百姓的需求量很大,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也很多,下一步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争取加快形成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和现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