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江苏全国政协委员赴山西考察非遗

发布时间: 2019-05-16 08:50:22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江迪 | 责任编辑: 王静

迎泽大街,太原城市的主干道。山西省委就坐落在这条大街上。在山西省委对面,有一栋高楼,这里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5月9日起,住江苏全国政协委员赴山西就“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进行考察。5月10日,考察团来到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在展览馆里,董玉海委员仔细端详非遗作品,并与瓷刻、木板年画等技艺传承人攀谈交流。“市级的非遗展览馆见过不少,省级的非遗展览馆还是第一次见,而且还在这么好的地段。可见山西省对非遗高度重视。”董玉海说。

与董玉海有同感的委员不少。“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进校园、老字号振兴、利用传统节日传播非遗。”贺云翱委员一口气列举了山西省在非遗保护方面的5个亮点。

“山西省早在2013年1月就正式施行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结合非遗保护现状,出台了《关于实施山西省戏曲传承发展振兴工程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施意见》等一批制度性政策,一些成为文化和旅游部的规范范例。”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丁纪岗告诉委员们。

同时,山西省按照文化和旅游部要求,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目标,连续4年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累计培训传承人群1000余人次;支持“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组织培训交流和传承人对话活动;开展非遗记录工程,已完成40余个项目制作;参与和承担文化和旅游部课题研究和标准制定,非遗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非遗也越来越多出现在山西人的生活中。

国家级非遗项目皮影戏作为民间传统小戏曾在平遥红极一时,但上个世纪60年代后逐渐退出了平遥人的生活。10日下午,在平遥调研时,委员们注意到,皮影戏在平遥又出现了。白长茂等老艺人对于皮影戏的演出非常自信。在平遥县乃至晋中市,还有设在乔家大院的祁太秧歌传习点,设在渠家大院的砖雕、剪纸传习点,老艺人和学员们热情投入的表演,让原本清冷的大院生动起来、热闹起来。

正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皮影、祁太秧歌、砖雕、剪纸等非遗项目戏焕发了生机,而焕发了生机的非遗项目给游客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服务,颇受欢迎。

“平遥、晋中活态保护非遗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固态,开发不易,非遗则是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各个地方都有特色非遗,应该跟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并且把它变成一种业态,来推动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贺云翱说。

面对取得的成绩,山西依然保持清醒。丁纪岗介绍说:“一些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在活化利用中有所获利,但缺乏创意,出现同质化、低端化、机械化、伪劣化等情况,致使部分充满创造力的手工艺人变成了重复劳动的产业工人。因市场需求改变了世代传承、传统独特的文化基因,从当下看是适应了市场的发展,但前景令人担忧。”

董玉海委员来自扬州,曾经担任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市长,在他看来,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对非遗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简单地认为“非遗能挣钱”。而实际上有的非遗可以走市场化道路,有的却不能。

“首先应该对非遗进行分类,至少可以分为市场化、半市场化、不能市场化三种。对于不能市场化的非遗,应该采取研究性保护的方式来继承,更多通过展览等方式体现其历史韵味。对于半市场化的非遗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给予较大的税收优惠,让非遗传承人和相关企业轻装上阵。另外要特别关注如何吸引年轻人投身非遗技艺。要高度关注包括经济收入在内的多种获得感,真正让年轻人更有兴趣投身非遗。”董玉海说,“现在一些地方在中职院校开设非遗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实不少特殊教育学生也是潜在的非遗传承人。比如扬州吸引聋哑学校学生投身玉雕事业,充分发挥了聋哑人不怕吵的优势,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