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是百姓幸福指数的要素。如何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保障户籍困难家庭住房?日前,广州市政协第2期“有事好商量”请来了市政协委员、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住房租赁公司代表以及市民代表,一起商量着完成这份“民生答卷”。
广州市从1986年开始实施住房解困工程。随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相继出现,保障范围从保障低收入困难家庭到符合条件的户籍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截至2018年底,全市筹集和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0.3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3.4万套。全市累计有23.47万户家庭获得了住房保障。除了户籍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符合条件的来穗务工人员均可以申请公租房。
3月28日,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庾建设带领调研组来到龙归花园进行调研,就广州市公租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情况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从政策制定到规划实施,从申请入住到后续管理,公租房是个一环套一环的民生大工程。4月13日,在广州市政协组织市政协委员与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住房租赁公司以及市民代表座谈期间,不少市民都提到了入住保障性住房后,周边配套没跟上的问题。
对此,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越委员建议,借鉴香港“公屋”和新加坡“组屋”布局的做法,以商品房配建公租房的模式,形成“大融合、小分散”为特点的不同收入层次群体混合居住的区域,减缓由于交通不便、配套落后而造成公租房租户在出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市住建局局长、市住保办主任王宏伟坦言,过去规划管理上存在粗放的问题,下一步,新建的项目要保证公建配套与保障房同步落实,也会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一部分保障房,让普通商品房与公租房混合起来,实现各阶层融合居住。“接下来对大家提到的问题要进行全面整改。”
蔡卫平委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规划保障性住房小区建设时应将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纳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区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文化需求,引导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提高保障房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这个建议非常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巡视员李秋霞表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着重结合保障性住房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目前广州市所有的保障房小区都由城投住房租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珠江住房租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则通过招投标确定。
“保障房小区居住的全部或大多是租户,没有业委会。”蔡武委员建议,成立由住保办、民政、区住建部门、街道、居委、租赁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相关部门、机构与租户代表共同组成“小区议事协商小组”,让租户通过租户代表向政府充分反映他们的诉求和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商量,共同解决。
王宏伟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有事好商量”不仅让群众的呼声、群众的需求能第一时间得到响应,也能让党和政府的政策第一时间得到群众的理解。“这就是个很好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