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理:百年《女神》犹含彩

发布时间: 2019-05-06 09:22:33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王树理 | 责任编辑: 耿鑫

原标题:百年《女神》犹含彩

《女神》是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之间主要诗作的合集。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蓜》《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我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熟读这些诗作的激动与放浪中度过的。时至今日,重读这些激情如闪电惊雷、柔情如明月清风的诗作,眼前仍然时而闪电惊雷,时而溪流淙淙。涌动的激情常常使我这个年近古稀的老年人心底涌起层层涟漪。

今天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此刻回首“五四运动”一百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仿佛诗人倾注全部热情呼唤的那个涅蓜重生的凤凰正在展翅飞翔;再生的女神也在历经了补天的艰辛并取得成功后引吭高歌。时代变了,中国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让女神的呐喊与放歌终于变成了现实。盛世再读沫若先生的《女神》,该是多么让人浮想联翩!

于是,我决定西走巴蜀,去看一看诗人的故居,去叩问那个肩负着重重的民族责任感出走异邦的诗人为什么能在面对民族的危亡时,发出如此让人撕心裂肺的呐喊与呼啸!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那座背负绥山、面向若水的315号住宅,就是郭沫若出生的故居。看一看这座有着36间连廊结构、四进三井、布局讲究的“豪宅”,你怎么都不会相信,一个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的人,在反帝反封建的大潮即将来临,经历了时代的打磨与洗礼之后,仍然义无反顾地一定要出国留洋。或许,这就是那个风雨如磐的暗夜留给立志要开眼看世界的强者的独立思考吧。

面对故居里那些图片和实物,我看到了年轻郭沫若给出的答案:面对军阀混战、外敌觊觎、民不聊生的局面,心急如焚的他向亲爱的祖国母亲寄托了自己深深的爱: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轻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这首写于1920年的《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与早些时候写作的《女神之再生》合起来读,就不难看到,郭沫若之所以抛弃优越的生活到异邦求学,主要是“我要去创造些新的光明,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神”;“我要去创造些新的温热,好同你创造的光明相结”;“姊妹们,新造的葡萄酒浆,不能盛装那旧了的皮囊。为容受你们的新热、新光,我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如此炽烈激越的诗句,在57篇诗作中比比皆是。读这些诗,任你铁石心肠,也会被澎湃的激情所冲刷。弄懂了这些,再回头看今天的祖国,我们真的可以告慰已经长眠地下的郭老:您期待的凤凰涅蓜重生,终于在今天实现了!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70年的砥砺奋进,已经繁荣富强、百姓小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炉中煤”的热量正在散发着最为耀眼的光芒。

走出故居,我突然觉得,郭沫若的《女神》问世虽近百年,但仍然对今天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具有提振士气的巨大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所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历史深刻表明,只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勇于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牺牲,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够走向富强,我们的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全国政协委员 王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