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总书记再来家坐坐”——土族老人吕有荣的心事

发布时间: 2019-04-29 10:27:5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孙金诚 | 责任编辑: 耿鑫

原标题:全国政协“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外委员视察活动报道

“期盼总书记再来家坐坐”

——土族老人吕有荣的心事

4月的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新村,花红柳绿,满眼春色。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村道,一栋栋错落有致的院落,一行行具有现代气息的路灯,处处展现着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带来的新气象。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风尘仆仆来到班彦新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情况。他走家串户了解村情民意,和乡亲们拉家常、谈发展,当时整个新村都沸腾了!

4月24日,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党外委员视察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留下的足迹来到班彦新村,见证这个昔日贫困小山村发生的大变化。

“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总书记的关怀永远不能忘啊。”79岁的吕有荣老人提起习总书记来到班彦村的情景,眼里泛着激动的泪光。他说:“总书记跟我握手时,问我多大年纪了?家里情况如何?身体还好吗?……就像亲人一样,到现在我还忘不了总书记双手握住我的手时的感觉。”

据了解,班彦旧村有8个社369户1396人。三年前,五、六社的129户村民还居住在沙沟山的山梁沟坡间,生产生活极为不便。贫穷,在这里似乎根深蒂固。

“打小我就住在山上,常年干旱,吃水不方便,山路不好走,从山上到山下,要走七八公里,碰上个雨雪天气,一连几天都出不了门。”提起以前的日子,吕有荣老人不住地摇头,“那时候以为最好的生活就是有水喝,有新鲜菜吃。”

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班彦村被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村,全村村民步入了脱贫致富“快车道”。2016年4月1日,班彦村易地搬迁项目正式动工。新村选址在平坦开阔之地,占地面积8.7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429.8万元。7个月后,129座砖房院落整齐排列在了村民眼前。

“新村的建成,彻底解决了旧村‘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入学难、务工难、娶妻难’的‘六难’问题。”村党支部书记李成英说,“新村每户建筑使用面积80平方米,三室两厅布局,还有一个190平方米的大院子。贫困户只需掏4000元钱,就可以住上新房子。”

2016年10月,村子整体搬迁下山,吕有荣与小儿子吕官布旦杰合住,大儿子另过,都有一个院子。

“住在山上的时候,只有5间土坯房,一台旧黑白电视机、一个小火炉、一台手扶拖拉机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吕官布旦杰说,从山上搬下来,曾经住了30多年的老土房换成了明亮的新房,家里液晶电视、冰箱、冰柜样样不缺。

记者看到,吕有荣家里装修的焕然一新,客厅里鲜花盛开的图景装扮了电视墙,淡青理石纹的天花板配上白色花纹的壁纸,整个房间大气别致。曲面液晶电视旁摆放着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时与老人亲切握手的照片。

“现在天天有自来水喝,天天有新鲜菜吃。”吕有荣说,村里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了,政府给每户修了卫生厕所和养殖棚,“搬下山后,儿子干上了种植养殖,现在养了20多头牛和300只羊,承包200亩地种土豆,一年下来收入差不多有八九万元。去年,儿子买了一辆金杯车,准备做农家乐。这种日子,我们梦里想都想不来。”

不过,在吕官布旦杰看来,搬下山后,变化最大的是教育环境。以前村子里只有一个教学点,三年级起学生们就要步行7公里到山脚下的小学就读。每天早上6点出发,用不起手电筒,就用麦草扎的火把照明。中午,学生们在学校啃点干馍馍,连口开水都喝不上。“现在好了,儿子在镇上的中心学校上学,免费在学校吃住。女儿在村里上幼儿园,早晚都有校车接送。”吕官布旦杰说,“有这么好的学校,一定要让娃娃们多念点儿书,长大了有出息。”

这两年日子虽然过得幸福美满,然而,吕有荣老人心里却一直有点遗憾,“总书记来的时候新家没有装修好,连杯茶、一块馍馍都没有端给总书记。我真期盼总书记再来我家坐坐,我一定要给他说说两年多来的生活变化。”

“这些幸福都是党和政府不断努力的结果,党的恩情我们永远不能忘。”走出吕有荣老人的家门,老人把我们送到村口,互道再见之后,老人捋一捋雪白的长须,放眼环视着他熟悉的沟沟梁梁,仿佛在憧憬着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