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宁波市委会调研倾听科技工作者的烦恼与心声

发布时间: 2019-04-22 09:49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吴珍 | 责任编辑: 耿鑫

原标题:科研领域急需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九三学社宁波市委会调研倾听科技工作者的烦恼与心声

九三学社社员马荣荣,是一位专注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36年的科研工作者。他带领的创新团队选育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籼粳杂交稻和51个水稻新品种,以1071.51公斤亩产创造“浙江农业之最”。然而,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科研项目的材料申报工作,却让他颇感头疼。

“现有制度规定科研项目申报材料提交时,申请立项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同类研究进展、项目的先进性等信息,需要项目申请人详细论述举证。科研人员对这些内容做出叙述时,既耗时又难免缺乏客观的公正性,建议进一步精简科研项目申报程序及材料。”马荣荣说,另外,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同行专家论证制度也不够科学。在原创性科研项目面前,只有项目申请者才是真正的专家。同行认为科研项目不可能完成,并不代表原创者就不能完成。因此,应该取消科研项目申报时的同行专家论证制度。

马荣荣的苦恼在科研工作者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某研究院的地方分院总工程师告诉笔者,现在研究项目申请、研发资金预算与管理、科研项目结题的经费使用等,财务审计报销实在让人头疼,牵扯了科研人员太多时间和精力。现在的科研人员是既要会公关跑项目,又要懂财务会算账,还要学会科技管理,根本就没法一心一意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搞科研上。

困惑与问题并存,让科研工作者难以专注科研

近期,九三学社浙江省宁波市委会给社员中的科研工作者发放了调查问卷。卷面和访谈显示,被调查者中24.68%十分赞同、37.42%比较认可自己的职业是国家发展最需要的职业。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在工作范围内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67.03%十分赞同和比较认可当前的工作,把工作成果看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认为尽管收入不算高,但精神方面收获丰厚,解决了工作中的问题常常令其很有成就感。

同时,调查显示:被调查者普遍反映科研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合理,人员与经费不足。不同领域搞科研工作的社员,其困惑的侧重点也不同。

1、国家级科研院所科研工作者

国家级科研院所科研工作者反映,他们那里存在不搞科研、不服务地方等现象,科研科技项目评审、评奖时有打招呼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研究项目申请、研发资金预算与管理、科研项目结题经费的使用等僵化的科技管理制度,以及急功近利、行政命令式的要求科研成果,都让科研人员苦不堪言。论文不论其是否有实际价值,只关注发表数量。

离家千里异地搞科研的科研工作者,渴望工作环境的改善。在培训交流、医疗保障、住房分配、子女入学等方面后顾之忧较大,需要单位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关注、精神上关照。

2、市级科研院所科研工作者

市级科研院所科研工作者反映,由于高级职称名额比例限制,年轻的科研人员从中级晋升到副高职称难。在职读研、外出培训进修机会少,申报省级课题难,申报国家自然基金更难。多学科、多团队的合作交流创新攻关项目,经费缺乏难以开展。国家明文规定的科研奖励制度,在基层科研单位难以兑现。科研管理流于形式和程序不犯错,“求稳”“安全第一”。

对科研结果急功近利,只想要马上能看得见的成果。而科研工作者本身感兴趣,也愿意“挑战”的科研项目,由于成果难保证,往往难批准,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3、医务科研工作者

医务科研工作者反映,由于日常的临床工作任务重,常常需要晚上熬夜搞科研,再加上科研工作人手有限、经费不足,困难重重。在SCI上发表论文难,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难,医院拿出配套资金更难。但同时,医院评等级、排名次、评职称都十分需要科研成果,科研工作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都非常大。

4、教育科研工作者

教育科研工作者反映,教学任务重。无谓的琐事,太多的表格,让人疲于应付,真正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的时间被大量挤压。

学院开展“双百工程”鼓励教师社会服务,为企业技术开发。但企业资金到账后财务报销难,使教师的科研工作仅停留在完成任务上,没有更高的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

5、中小微民营企业科研工作者

中小微民营企业科研人员反映,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虽然很小,但却往往是服务民生的。如:餐厨垃圾处理、除尘风机改造、节能环保加热地毯等。专利申请到了,成品做出来了,实际应用成果好,但要大批量生产,却被资金卡住了。银行不开放,政策没有刚性引导体系,中小微民营企业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成果难以转化,融资困难。

采取有效措施,激发科研人员能动性和积极性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调研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希望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给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政策支持,改革不适合新时代的体制机制,营造自由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给予更多的成长交流发展平台,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为科研工作者营造自由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已时不我待。为此建议: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重新审视考评制度,扬长避短,制定出适合国情和不同领域科研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精简科研项目申报程序及材料,改革科研项目成果奖励办法,将现有的科研成果奖励由科研项目完成人申报、举证制度,改为由科研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筛选推荐制度。考核标准不搞“一刀切”,不把论文、专著、科研项目数量、级别等,量化为晋升职称的绝对条件。

优化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简化科研项目申报时的经费预算制度,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制为经费概算制。同时,简化科研项目经费的审批程序,将经费的审批权下放给科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的部门领导和分管领导仅对项目立项前的项目经费使用概算负责。研究项目申请、研发资金预算与管理、科研项目结题经费的使用,都应遵循科研工作规律,允许概算随科研工作进展情况调整,允许一部分科研项目经费用于项目研究人员的研究补助。

各基层单位要营造自由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遵循科学规律,以人为本。让科研工作者在真正的学术空间内,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不要求他们是“全才”,允许“挑战”,也允许失败。遵循科研工作的建设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关爱科研工作者自由成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专业交流活动,建立职业发展的传帮带制度。深入科研工作者职业困惑量化测评课题研究,及时科学地测评职业困惑度,并通过导入专业的压力疏导,更好地帮助科研工作者走出困惑。

(作者单位:九三学社浙江省宁波市委会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