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孙庆聚: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

发布时间: 2019-04-04 09:2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孙庆聚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是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代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和庄严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就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坚持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推动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大力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华民族之魂,促进中华文明永续传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就要自觉坚持与时代同步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首先是要坚持用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重要讲话的科学理论体系,并紧紧抓住其核心要义和基本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巨大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最新创新成果,其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一纲四目。一纲,就是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四目,就是“四个坚持”,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其内在逻辑关系,就是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而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就要做到“四个坚持”。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中,培根铸魂是核心,是灵魂,是根本,“四个坚持”是支撑,是保障,是“四维”。

在社会主义中国,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是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终极奋斗目标,也是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砥砺奋进始终应当坚持的正确方向。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是为国家培根铸魂的强大支撑和可靠保障。做不到“四个坚持”,培根铸魂就是一句空话。当下,“四个坚持”既是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恪守的基本原则,也是应当始终不渝坚守的工作底线。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是培根铸魂,关键词是“同步”“人民”“精品”“明德”。抓住了“培根铸魂”这个核心要义,把握了“同步”“人民”“精品”“明德”这四个关键词,就不难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要把功夫下在让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打牢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的思想根基上,不断增强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为国家民族培根铸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既寄托了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厚谊,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高度信任和热切期待。每一名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是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代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和庄严责任。没有这样的思想认知和政治站位,就不可能有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的历史担当,就不可能自觉做到“四个坚持”。

铁肩担大义,丹心谱华章。我们坚信,肩负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神圣历史使命,胸怀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的广大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能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心血汗水,创作出更多更美的艺术产品,生产出更多更优的精神食粮,一定能够担当起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历史重任,一定能够为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万里长城作出应有的历史贡献。(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