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奔:中国文化的鲜活样本

发布时间: 2019-04-01 09:57:1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廖奔 | 责任编辑: 耿鑫

原标题:中国文化的鲜活样本

这几年传统文化又热了起来,于是有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这类论题出现。但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伪命题。传统文化是你的根、你的基因,它有什么现代意义和非现代意义之分呢?它就是它,1万年也是它。就像论中国人之现代意义一样,再论中国人也变不成美国人,即使移民到美国三代,变成了白心黄皮,你的黑眼睛也变不成蓝眼睛。当然,混血儿除外。只能说当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传统文化。对中国戏曲的现代意义,我也持同样观。

我认为,中国戏曲的现代意义,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之中。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的理解,既可以与西方对他们传统文化在当代意义的理解相同,又更有自己的特殊价值和内涵。那就是,除了把握住自己文化生成的来源、本质与发展过程,还要懂得20世纪的文化西化与自身传统的冲突和融合。尤其今天,当我们看到单纯西方价值观和认识事物的方式已经不能够完整解释世界,需要东方智慧的参与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清醒与冷静地反观自己的传统,也就反观中国戏曲。

我以为,戏曲之所以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意义和价值,是因为它具有广泛的民间性和泛文化性。戏曲不是精英的文化形态,其作品自古不入经史子集,它不进入圣贤儒统,却是水银泻地一样渗透到民间文化的角角落落,在中国中古以后的近千年历史里,对无所不在的民俗社会和娱乐文化影响巨大,并一直发挥影响至今,它因而与中国民众有着血肉相融的文化与情感联系。旧时的戏曲甚至成为底层民众认识社会与历史的百科全书,它因而渗透甚至包笼了小民的精神世界,鲁迅散文《社戏》里的描写是大家都熟悉的,所以1905年陈独秀三爱论戏曲说:“列位呀!有一件事,世界上人没有一个不喜欢,无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都诚心悦意受他的教训”,“你道是一件什么事呢?就是唱戏的事啊!列位各人自己想想看,有一个不喜欢看戏吗?我看列位到戏园里去看戏,比到学堂里去读书,心里喜欢多了,脚下也走得快多了。”20世纪的革命翻过去了这一页。

今天重新认识戏曲对当代中国的意义,我认为至少取决于下述几个观察基点:

一、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今天接近传统文化,除了经典解读的途径,更加便捷与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戏曲。因为戏曲通过人物形象与命运塑造以及舞台复活的方式,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理想、道德范本、生活法则、价值实现等内涵,统统显现在舞台上。戏曲在古代就是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传统的。例如表现科举取士的剧作大量存在,体现的是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直至今天,读书改变命运还是中国与世界不同的社会运作模式。

二、戏曲是中国近世民俗生活的负载物。在前影视剧时代和乏媒体时代,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就是戏曲生活,民众精神与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中国农耕社会的内容与形式使得戏曲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社会生产形式:村落聚居、农事活动、春种秋收、农忙农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活方式是春祈秋报、祭神赛社、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这些都需要戏曲来支撑。戏曲因而成为民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状况至少持续了1000年,今天又有大量复活。

三、戏曲是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显现物。戏曲遵循与西方Drama/Opera/Ballet截然不同的美学原则和舞台法则,诗歌舞混融一体,按照程式化与写意性原则进行表演,体现出浓郁的东方美学意蕴。这种艺术样式和表现形式,在18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初始阶段完全不被西方人所理解,我们看到当时西方人曾经把唱戏比喻为猫叫,因为他们意大利美声熏陶出的耳朵不习惯戏曲的发声,他们也批评戏曲不遵从三一律法则。但在21世纪互相倾听的今天,戏曲独特的审美价值日益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欣赏。

四、戏曲是中国人情感的寄托物。无论走到哪里,尤其是背井离乡、人生地疏的时候,一声家乡戏曲的熟悉唱腔就能让你泪流满面。所谓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戏曲因而是中国人的民俗背景和文化生成源,渗透着我们的童年记忆与家乡情感,它的方言曲调随时随处都会唤醒我们的故土乡情,它因而成为中国人的情感沉醉和精神港湾。

因此,戏曲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不仅是传统、不仅是文化,更多的还有精神与情感。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使它显得重要:与五千年生生不息叠经苦难而延展至今的中华文化一样,它也在现当代倍遭磨难但终究历久千年——它还活着。今天,文化多样性正在成为全球化的正义呼声,戏曲活着,就让我们有一个与西方文化对照的自己文化的鲜活样本,从而可以感受人类不同文化形态与东西方文化形态的不同质地,也让我们保留下对根的记忆。

(作者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