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川鄂三省区代表委员联合呼吁推动传统戏曲振兴

发布时间: 2019-03-15 09:37:26 | 来源: 广西日报 | 作者: 王春楠 龚文颖 徐莉莎 张立东 余如波 杨宏斌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桂川鄂三省区代表委员联合呼吁推动传统戏曲振兴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代表委员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戏曲,要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东风重新振兴,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而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3月13日晚,由广西戏剧院创排的新编传奇壮剧《牵云崖》在北京市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赢得满堂彩。作为促成此次演出的推动者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感到欣慰。

当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也在为撰写川剧振兴方案竭尽心血。他认为,要振兴川剧,“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这样的呼声并不“孤独”。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也在为戏曲人才的培养征求建议。她希望武汉这个曾经的“戏码头”,能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东风重新振兴。

代表委员的呼声,源自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多名来自广西、四川、湖北文艺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一同“说戏”,共同为传统戏曲振兴支招。

“老戏骨”逐渐退场

唱念做打谁来传承

四川、湖北、广西,都是久负盛名的戏曲大省区。但目前,各地的戏剧传承发展面临一些瓶颈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人才问题。”龙倩委员说,广西戏剧院刚成立的那几年,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演员陆续退休。“这几年陆续培养出了一些年轻演员,但缺口还很大。”

3月8日,她在政协会议休会期间到北京戏曲职业学院调研,与该学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明年输送30名广西戏剧新苗接受培训。“5年后毕业时十七八岁,正好可以顶上来。”她说,加上广西本地通过各种渠道培养戏曲人才,届时,广西戏剧人才将形成明显的层次梯队。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跃介绍,四川共有川剧院团117个,然而拥有独立创作、演出能力者寥寥,全省唯一设有川剧专业的高等院校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生情况远不能满足各川剧院团需求。

杨俊代表说,近年来,湖北通过“5+2”培养计划,由政府出资,定点培养汉剧、楚剧、黄梅戏等三个剧种人才160人,给湖北地方戏曲发展注入了生力军。

张跃认为,戏曲人才培养不应局限于演员,编剧、导演、舞美、道具、器乐等各种人才不可或缺。龙倩委员也提醒,人才的引进要注意区分表演型人才和学术科研型人才的引进要求。

“老戏迷”逐渐远去

生旦净末丑谁来捧场

“老票友”渐渐老去,青少年转移网络,如何培养新生代“戏迷”成为当务之急。

龙倩委员介绍,在培育戏曲土壤方面,他们侧重在小学和大学普及本土戏曲。“小学里多是戏曲常识科普,大学生认知和鉴赏水平较高,就侧重指导他们参与简单的戏曲排演。”她说,如今广西多所高校都建立起学生戏剧社团,并到广西戏剧院观摩学习、接受指导。

从2013年起,广西戏剧院还开设了周末剧场,把过去“刀枪入库”的一些经典剧目都排演出来,目前已挖掘还原了40部传统大戏,既让演员不丢“绝活”,又让传统剧目产生经济效益。

郑晓幸代表说,只有不断创新求变,拓展演艺市场,培养新的粉丝和消费群体,地方戏剧才能真正振兴。

“市场是培育出来的。”杨俊代表直言,除了培育粉丝群体,还要培养受众买票看戏的消费习惯,一些免费的戏剧展演平台反而对戏剧的市场培育不利。

剧院不再爆满

戏曲振兴应多措并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各地细化方案也在深入实施。

如何乘势而上,为地方戏曲抢占一席之地?龙倩委员认为,除了抢救、保留传统剧目,也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杨俊代表认为,要大力培养专业戏曲营销人员,了解目前的市场需要、受众需求,把戏曲产品推广出去。

“戏要在剧院看,现在年轻人喜欢在线上看。”郑晓幸代表建议,传统戏曲不妨试试“跨界”“混搭”,与其他艺术形式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 广西日报记者 王春楠 龚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