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
中国网北京3月12日讯(记者 陈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今年的提案主题就是构建工业互联网国家创新体系。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它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工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徐晓兰认为,工业互联网将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工业互联网在当下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她说:“工业互联网已成为继消费互联网后全球新一轮重大历史机遇”。”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正着力突破技术、资金、人才等瓶颈,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徐晓兰表示。
此前,徐晓兰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处在产业格局未定的关键期,因此也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徐晓兰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在近两年多时间内也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良好开局,但在核心技术开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徐晓兰说:“我们更需要加大马力,加大投资,加大资源的支持,才能帮助企业抓住机遇,推动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徐晓兰告诉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德国、美国等国家相比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我国是制造大国,工业体系完整,门类齐全,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尚处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阶段,多数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与德国的工业4.0或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模式不完全相同,要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
尽管存在差别与竞争,但徐晓兰强调,各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促进制造业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徐晓兰表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
徐晓兰提出,应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工业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第一,推动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建立一批合作示范基地、园区和工厂。第二,积极研判全球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引进来”的途径和模式,开展符合我国实践发展需要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