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让我们的文化展示更有血有肉

发布时间: 2019-03-08 08:50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江迪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3月5日,列席人大会议回到驻地,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委员开始整理笔记。“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获得了51次掌声,我在报告上把每处掌声都做了标记,再把获得掌声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在贺云翱看来,代表委员联系着人民群众,掌声代表着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肯定,也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对掌声的梳理分析,有助于找准群众的关注点有效履职。

在贺云翱委员的驻地房间有两张床,一张用作休息,另一张则摆满材料。一本《习近平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摘编》摆在床沿。“写相关提案的时候,我会经常翻翻。”

贺云翱今年的提案还在打磨。这几天,白天开会,晚上查资料修改提案,有时改到凌晨。“提案字数不宜多,要不断去粗取精,力求理性、管用。”

贺云翱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制定保护国格与民族尊严专门法的提案》,针对近些年有人公然美化侵华日军、污蔑革命先烈、丑化民族英雄的行径,提出立法建议。提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江苏省和南京市在制定《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时专门征求了贺云翱的意见,反复多次与贺云翱沟通。2018年12月13日起,《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正式施行。

“这件提案应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根本之道还要靠筑起坚强、自信的民族文化之魂。今年我更多关注中华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的内容,今后也会继续关注下去。”贺云翱表示。

从地方政协委员到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关注的内容始终紧贴中华文化。

2018年,贺云翱在新疆考古时,多位新疆文化工作者反映: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的重大历史事件,迄今没有任何纪念场馆对这一历史事件予以展示。贺云翱深入调研,对建馆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选址等建议,准备就此形成提案,提交两会。

贺云翱去年参加了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三项调研。之后,受全国政协办公厅委托,江苏省政协组织部分住苏全国政协委员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贺云翱也应邀参加。

出生在大运河岸边的贺云翱,对大运河有着特殊的感情。母亲的剪纸、绣花,邻居的挂面,外村的老中医……回忆童年,运河犹如画卷,这些非遗就是画卷上的美景。调研中,贺云翱发现:两次关于大运河的调研,绝大多数调研点谈的都是物质文化遗产,对运河沿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鲜有关注。

运河边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是增强文化认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力量所在。把非遗保护好、传承好,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展示更有血有肉,更鲜活有趣。”贺云翱说。

因此,贺云翱专门收集了大量运河沿岸非遗资料,仅仅浙江一个省就收集了上百种非遗的资料。在系统分析资料基础上,贺云翱今年就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问题撰写了提案,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