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扩面协商’顺风车,我提交的加大整治背街小巷提案,很快就得到了落实。”“我也感觉现在承办单位对办理提案更加重视,在答复前曾多次与我沟通协商,态度十分诚恳!”这是日前召开的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全会上,张洪委员和赵静委员在小组讨论时发出的感慨。
而委员这种感慨正是来自于通州区政协对提案工作提质增效的一种探索,概括起来就是“集中一点,夯实一面”,推动提案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追求从办复率向落实率转变。
集中一点:搭建协商新平台,创新协商新理念
如何提高提案工作质量,让提案真正落地?通州区政协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搭建了“扩面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平台。
所谓“扩面协商”,即以扩大委员参与面为基本方式,每年精选不低于10件关注民生热点或发展难点的提案,组织委员与承办单位进行协商,促政协提案真正贴近民生、针对发展问题建言,成为推动进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良方。
为此,通州区政协在区委的支持下印发了《关于提案办理“扩面协商”工作的暂行办法》,设置了提案遴选、组织报名、成立小组、研讨议题、协商答复五个环节,明确了区委、区政府、区政协,以及委员和承办单位的职责。
委员都可参与“扩面协商”,—些委员甚至参与多个提案协商。“你扩面了没”一度成为委员见面的招呼语。
“扩面协商”后,承办单位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提案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办理成效也大幅增强。三年来,40多件“扩面协商”提案落实率和受欢迎程度持续提高。
“参加活动有了主动权和选择权,这是真正属于委员自己的舞台,履职更有了劲头。”就像张松委员所说,由于提案受到重视,建议得到采纳,委员们撰写提案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夯实一面:主动发声建机制,夯实基础保长远
“承办单位只派一名工作人员程序性答复我,很多情况他自己都不清楚。”这是以前不少委员在谈到提案办理工作时反映的共同问题。
为解决提案办理不规范、标准不明确等问题,通州区政协主动出击,研究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提案办理指标评价体系的意见》,把政协的“声音”延伸到提案办理环节。
“承办单位必须与提案人面对面协商;答复人为主管领导干部……”《意见》规范了答复工作的程序和标准,承办单位办理提案有了遵循,委员参与协商有了底气,区“两办”考核办理工作有了抓手。
同时,《意见》还完善了提案办理评价指标,在提案办理办复率、提案办理满意率两项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新指标——提案建议采纳率,并建议将采纳率和未采纳原因反馈至提案人。
这一指标的推行,让提办双方有了更强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是对提案人来说,能够倒逼自己更加认真地开展调研、写好提案,成为以提案办理反促提案质量的关键一招。
数字可以见证变化。三年来,通州区政协提案建议综合采纳率由75%逐步上升至85%。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实打实的提高。
“政协有为才能有位,提案工作要向前站一步,只有主动担当、不断创新探索,才能更好适应新时代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在2019年新年伊始的工作部署会上,区政协主席赵玉影表示,在建设千年城市的宏伟蓝图下,通州区政协将继续做好提案工作“提质增效”这篇大文章,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出更多的政协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