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8年大额捐赠——慈善家行善专业化程度增强

发布时间: 2019-02-19 10:04:0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鹏轩 | 责任编辑: 耿鑫

原标题:解读2018年大额捐赠——

慈善家行善专业化程度增强

每年年初,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中国捐赠百杰榜》是上一年度大额捐赠的“风向标”,清晰地反映了资金的流向与分布,也呈现出当前大额慈善捐赠的特点。今年的“百杰榜”捐赠总额为256亿元,资金主要流向教育(金额占37%,捐赠笔数占45%)、扶贫(金额占20%,捐赠笔数占29%)(本刊曾予以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256亿元中,有169亿元为承诺捐赠,诺捐的兑现也备受关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表示,要推动大额捐赠中的诺捐得以实现,一方面要靠慈善法的规制,另一方面也要让承诺者感受到诺捐行为的神圣。

“我们做《中国捐赠百杰榜》,就是希望让捐赠者意识到诺捐的神圣,承诺一定不要随便说,同时也让他们得到社会的称赞,让捐赠者意识到这是一个荣誉。”王振耀说。

王振耀还表示,2018年经济环境有所变化,但慈善捐赠没有“大落”。“在慈善捐赠领域‘听’不到冬天,2019年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傅昌波表示,捐赠资金主要流向教育和扶贫等领域,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以及政府倡导方向,但大额捐赠“扎堆”现象较为突出,过于集中于扶贫和教育领域,环保、科技创新领域投入还有待提升,需要更多前瞻性的慈善捐赠出现。

从地域上看,捐赠地域分布区域也比较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傅昌波表示,这一现象短期内还很难改变,需要进一步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倡导。

在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主任委员蔡概还看来,慈善信托应引起足够重视。它和慈善捐赠是社会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两种不同载体和途径。“在慈善法出台以前,如果要做公益,主要是采用慈善捐赠的方式。2016年慈善法出台以后,国家给社会公众提供了一种新的参与公益的手段,就是慈善信托。”

“当下社会对慈善信托还不够了解,应该让社会更加了解慈善信托,丰富参与慈善公益的方式。”蔡概还说。

郝睿禧是盖茨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的一名高级项目官员,他介绍,全球性的慈善活动“捐赠誓言”由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于2010年发起,号召财富人群生前或去世后至少用自己一半的财富来做慈善。目前全球已有187人加入“捐赠誓言”,中国有4人。捐赠者在慈善方面投入巨量的资金,其强烈愿望是如何将善款花得更有效、更有社会意义,而不产生浪费。因而,“捐赠誓言”也成为加入者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郝睿禧认为,我国的捐赠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回馈乡邻的意愿很强烈,愿意支持家乡的发展,这种传统值得尊重和推广。时代发展至今,不少企业家和慈善家也探索新的行善方式,比如致力于通过影响力投资去回报社会。此外,慈善家行善的专业化趋势越来越强,企业基金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捐赠的规模和持续性有很强的相关性。

(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