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洲象的保护,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2018年底,云南省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林业专家,走进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调研国家公园建设情况时,将亚洲象的保护列为了一个重要内容加以考察,由此将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到了这一热点话题之上。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普洱市的政协委员多年来对此的关注、呼吁和建言,形成了推动亚洲象保护的一股重要力量。
人象冲突引关注
“自1999年以来,野生亚洲象已导致思茅区村民8死9伤,特别是2014年以来,接连发生野象伤人事件,导致了4死1重伤的严重后果。”云南省政协委员童书玮说,如果象群食物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亚洲象盗食粮食、毁坏房屋、踩踏农作物甚至闯入群众家中的现象将长期存在,人象冲突的矛盾依旧无法得到有效破解。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7年,野象在云南造成32人死亡、159人受伤,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更是高达数亿元。“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亚洲象在云南的数量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张,随之而来的是频频发生的大象袭人事件,这让当地的群众‘爱恨交织’。”一直关注人象冲突的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何春在多次提交的相关提案中呼吁:“应建立国家级野生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对亚洲象活动区域村庄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构建人象和谐相处的生存环境。”政协呼声从未停止在普洱市各级政协委员眼里,亚洲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随着亚洲象生活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需要有效的亚洲象保护和防护措施来保障人象和谐相处。
童书玮建议,在亚洲象监测预警硬件设施上给予保障,协调有关专家学者在亚洲象防护方面给予更多指导和建议,同时争取将亚洲象活动频繁的区域纳入亚洲象国家公园规划范围内,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资金倾斜照顾。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杨鸿生在提交的《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 加强亚洲象保护构建人象和谐生态公园的建议》的提案中也建议,在云南省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为象群提供适宜性高的安全栖息场所。
查阅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各级政协委员近年来提交的提案发现,针对自然保护区人象生存空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和亚洲象伤人事件频发的现象,委员们认为,由于现行对亚洲象肇事的补偿标准与实际损失差距较大,现有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不能很好监测掌握亚洲象活动情况等原因,已影响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和谐安定和群众脱贫致富。
云南省政协常委段昌群建议,在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进程中,要抓住机遇,做好包括亚洲象国家公园在内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申报工作。
云南省政协常委杨桂红、云南省政协委员杨斌等建议,设立亚洲象人身财产损失专项补偿基金,提高亚洲象人身财产损失补偿标准,构建人象和谐的生态家园。人象和谐相处的不懈探索“栖息地退化、食物源减少、非法猎杀难禁……亚洲象的生存处境从未像如今这样艰难。”段昌群说,值得庆幸的是,在全球野象数量不断减少的今天,中国野生亚洲象数量却在恢复性增长,流离失所的野象在中国西南寻得了一方久违的乐园。
记者跟随云南省政协调研组走进景洪市大渡岗乡香烟箐村调研发现,这里2017年建成的我国首个亚洲象村寨防护栏试点项目对有效缓解人象冲突的作用十分明显。
在普洱市,当地专门为亚洲象开设了“大象食堂”,即在野象活动频繁的区域规划了近4000亩食物源基地,主要种植芭蕉、棕芦苇等野象喜好的植物。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野象食物供给,也减少了象群对农田的“光顾”。
由于象群时常在边境地区活动,我国政府近年来还加强了与周边邻国的野象保护合作。自2009年至今,我国与老挝已在边境地区合作建立了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的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两国还多次共同开展野象种群调查、联合巡护、人员技术培训等工作。
在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里,饲养员们每天都要带着被救助的野象去山里活动,帮助它们更快地回归自然。
据介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建设基础设施缓解人象冲突之外,通过投保,减少了群众的损失,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
在各种举措的推动下,目前,中国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170多头增加到300头左右,是启动保护野生亚洲象工作之初的近两倍。
西双版纳州政协和普洱市政协多件提案认为,要让人象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还要加大对野象活动范围内的村庄在村组道路硬化、村寨防御工程、避险塔和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资金和项目上的倾斜;加强亚洲象基础研究,为缓解人象冲突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知识宣传,降低人象冲突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