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突破“卡脖子”技术
———吉林省政协委员热议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科技新动能新业态的发展壮大,就要整合资源,下功夫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应用导向,启动实施10个吉林省重大科技专项,储备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成果和引领性原创重大成果;加快组建吉林发展战略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研究院,推动吉林省环南湖科技创新政策先导区建设;在解决“卡脖子”技术上攻坚克难。在日前吉林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如何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解决共性关键技术建言献策。
注重基础研究,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
吉林省已经进入了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李冰委员认为,要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就要注重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而吉林省在基础研究方面有着天然优势。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设置一直与产业布局匹配,学科门类齐全,尤其是化学、物理、光学等学科为吉林培养了大量化工、制造业人才,产生了大量的原创成果,这些创新成果大大推动了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升级。
“应该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高校长期潜心于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吸引和培养一批瞄准世界最前沿科技开展持续基础研究的顶尖科学家,抢占新一轮科技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王春才委员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新产业是下一个‘风口’,必须牢牢抓住契机,积极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从而占据新产业新技术的制高点。”
构建协同创新链,支持创新研究院建设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要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是必由之路。
杨小牛委员建议,要充分发挥长春科教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长春新区及各大开发区等载体,聚合各种力量,推动汽车、轨道客车、卫星、通用航空等移动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形成科技高地,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
李冰委员建议,要支持相关单位牵头建设创新研究院,坚持需求牵引和目标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加强政产学研结合,提升顶层设计、协同攻关和系统集成能力,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突破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同时带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构建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徐岩委员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认为,要针对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优化技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同创新。在技术创新领域,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需求为导向,发挥协同创新优势,瞄准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在工程应用领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引导技术需求侧企业制定并参加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创新,从而实现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及产业化整体创新链的无缝衔接。
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企业要稳定发展,经济要稳步增长,都离不开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掌控,在解决‘卡脖子’技术上,企业要舍得投入。”查敏委员认为,科技研发的周期一般较长,企业要树立长远眼光,考虑长远利益,立足发展大局注重核心技术的攻关。
“要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要拧成一股绳,为企业的技术攻关提供人力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以及制度保障。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让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吃下‘定心丸’,安心做研发,形成核心竞争力。”刘淑杰委员表示。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落点是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吴亚军委员建议,进一步解决落地转化、面向市场的实际问题,最后再由企业进行大批量生产。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聚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抢占新产业新技术新动能制高点,吉林省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之路必定会越走越有力,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