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发言摘登

发布时间: 2019-02-02 14:41 | 来源: 浙江省政协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耿鑫

原标题: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1月30日上午,浙江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发言,18名委员聚焦社会发展、民生热点问题作大会发言,本版摘登其中要点。

胡伟委员:加强钱塘江流域生态建设  保护浙江“母亲河”

从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争当美丽中国示范区的高度来审视,钱塘江生态建设的短板依然不少,必须居安思危、深究隐患。建议全省一盘棋,实现钱塘江流域生态建设大集成,重点抓好区域间的协作、各类规划间的协作、治理项目的协作;完善全流域生态保护联防联控机制,依据生态承载力,合理优化上下游生产力布局;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进流域生态修复,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岸线修复,扩展“沿江绿道”。

陈忠委员: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近年来,浙江省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开始起步,相比北京、上海等先行省份,还存在不小差距。建议牢固树立“创新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把创新教育渗透到中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快顶层设计,完善配套制度,启动实施“浙江省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推出全省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有序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开放型、协作性、立体化的创新教育平台。以专家引领、项目驱动、专业培训为主要手段,培养创新型教师。

从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争当美丽中国示范区的高度来审视,钱塘江生态建设的短板依然不少,必须居安思危、深究隐患。建议全省一盘棋,实现钱塘江流域生态建设大集成,重点抓好区域间的协作、各类规划间的协作、治理项目的协作;完善全流域生态保护联防联控机制,依据生态承载力,合理优化上下游生产力布局;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进流域生态修复,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岸线修复,扩展“沿江绿道”。

宦金元委员:借力智慧影像  增进群众就医获得感

当前,群众对“拍片难、拍片贵、重复拍”反响强烈。建议以影像共享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健康”平台建设;建立影像设备“带量采购”体系,降低核磁等大型医用设备采购成本,逐步形成“三增一减”——医保增收入、医院增权益、医生增技术,患者减费用的良好局面。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影像数据存储中心,结束当前各类“影像云”无序开发、企业低价非理性竞标等乱象,确保影像数据的30年无损安全保管和医疗影像大数据安全管理。强整合、重协作,推动诊疗“一盘棋”,让健康中国在我省率先落实。

金洪传委员:运用“互联网+”思维助力“食安浙江”建设

“互联网+”既给食品产业发展带来新空间,也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新压力。建议以新《食品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浙江省第三方平台网络订餐监督管理规定》等为依据,尽快完善“互联网+”模式下的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筑牢法治化治理“防火墙”。建立食品销售网站经营主体数据库,为食品安全追溯插上“云翅膀”。 明确监管权力责任清单、监管单位信息清单、企业诚信管理清单,构建社会共治“安全网”。 加速引导食品企业“触网”实现转型升级,打造食品产业发展新引擎。 

倪晓娟委员:构建城市大脑  推进我省城市安全应急能力建设

建议设立专门机构,各应急部门要增强数据共建共享理念,多方联动,畅通数据归集治理路径。以数据资源为纽带,以筹备亚运会等重大会议、重大赛事为契机,提档升级,优化应急预警“安全之器”。强化防御,对社会平台实行统一纳管,建立健全部门信息安全制度,规避数字孪生风险,构建安全应急“数字天网”。政企联动,活化数字平台支撑效能。

马晓军委员:加快探索构建我省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突出强化顶层设计,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和完善省、市、县网络治理机构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工作体系。加强网络法治建设,探索制订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为有效开展网络综合治理执法提供更加详细充分的法律依据。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行业生态治理,将党管媒体原则有效落实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探索打造“分业监管、联合执法”模式,推进部门治理合力。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推动形成全社会共治共享的网络空间治理新格局。

陶骏委员:高标准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助力办好杭州亚残运会

及早谋划全方位统筹亚残运会筹备工作,尽早成立亚残运会组委会,规范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场馆的无障碍建设。落实条例,高标准推进场馆建设的配套衔接。强化共识,全面营造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借此契机全面提升城市残疾人服务设施水平,加快改造建设一批残疾人服务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中心,打造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示范基地,推进杭州市特种康复中心建设。

胡柯委员:助力外来务工者共享美好生活

加强组织统筹,推进外来务工者市民化进程,进一步让他们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建议重视政治权益,强化外来务工者思想政治工作,尊重和保障他们的主人翁地位;重视经济权益,推进我省“无欠薪”县(市、区)建设活动,着力保障和提高外来务工者收入水平;重视发展权益,深化外来务工者学历和技能提升工程;重视公共权益,推进外来务工者同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重视健康权益,高度关注外来务工者的心理健康。

刘净非委员:加快公益诉讼制度与机制建设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设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依法行政,要科学界定职能定位,增强上下协同。公益诉讼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要切实强化配套保障,助推改革落地。加快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水利等行政机关建立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助力调查取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从自身内部打造一支专业高效办案团队,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夯实履职基础。

林丹军委员:完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尽快出台家庭教育地方立法,构建家庭教育工作新格局,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城乡家庭提供更加完善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扎实推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培养高素质的家庭教育人才。加大宣传力度,使家庭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科学实施家庭教育蔚然成风,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

张伟平委员:弘扬乡贤文化  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

创设有效载体,建立在外知名乡贤联系交流机制、乡贤资政机制、乡贤参事机制,打通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挖掘乡贤文化,挖掘历史资源,传颂好“先贤”, 塑造当代精英,树立好“今贤”, 深化学校教育,培育好“新贤”,唤起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认同。丰富多元途径,引乡贤资本,助推经济发展,引乡贤才智,参与社会治理,引乡贤文化,带动乡风文明,拓展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形式。

苗长明委员:保障河湖生态流量  促进“大花园”建设

为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生态流量保障,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促进“大花园”建设,建议加快制定出台浙江省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指导意见,确定各大流域生态流量,明确各级政府、流域管理机构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河湖开发和建筑用地占用的科学管理。加强人工增雨作业,增加水资源总供给量。深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制定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美丽河湖评定管理办法等政策,大力推进美丽河湖生态建设。

徐道睦委员:促进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民办高等院校要找准自身办学定位,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以适应浙江省乃至我国经济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完善机制,如有关税收优惠配套政策、直接“捐赠抵税”制度等,减轻民办高校经费压力。稳定队伍,在体制机制上创造有利条件,畅通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人才交流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鼓励部分民办高校走与研究型大学差异化发展道路,积极吸引海外和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式发展。

马景娣委员:加强社科普及工作  推进文化浙江建设

尽快开展社科普及立法工作,明确并规范专门社科普及机构的管理职责,保障社科普及事业的健康发展。健全社科普及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形成一个覆盖全省、上下联动的社科普及网络,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加大社科普及经费多元化投入,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资金注入机制。打造多层次社科普及专业人才队伍,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强社科普及工作创新性和宣传力度,着力打造社科普及特色品牌,拓展传播载体和普及路径,深入群众生活,全面提高全省的公众人文社科素养。

吴良欢委员:创建“土壤健康”维护机制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巡查监管,建立“田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土壤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土壤健康、实现土壤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为全国治土提供浙江模式、浙江样板。加大土壤整治力度,建立“土壤医院”,可借鉴医院运行模式,从土壤检查分析到诊断报告和治理方法予以分科分类。重视土壤资料收集和积累,建立“土壤数字图书馆”,根据土壤数据的重要性,进行公开或保密分级。加大土壤保护投入力度,建立土壤治理交易市场和土壤治理基金。

章月燕委员:加强服务供给  完善0~3岁托幼服务体系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0~3岁托幼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制定配套法规和行业规范标准,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供给模式,构建以社会办园为主体,公共服务为补充,多元化、多层次的托幼服务体系。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动态评估和处罚惩戒机制,严格市场主体管理责任。研究制定托幼服务行业标准,对教育指南、师资配备、食品安全、卫生环保、安全监控、应急管理等形成规范性指导意见,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谢志坚委员:加强浙江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

以提升湾区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明确湾区生态宜居都市区发展定位,努力实现山水相融、湾岛相通、水乡恬静、生态服务共享。以提升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打造湾区绿色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领域统筹,共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快大湾区优质生态环境共同体建设步伐。以提升湾区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谋划湾区环境治理持久战行动计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海洋开发强度,改革完善大湾区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综合提升大湾区绿色竞争力。以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为重点,打造湾区生态大花园。

徐建成委员:加快浙江省公共文化供给能级提升

要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消费的融合,加快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级,带动全省文化消费提档升级。建议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布局增设公共文化供给设施;鼓励公共文化场馆开展文化消费服务,丰富公共文化场馆活动内容,实现双赢;加大公共文化场馆委托经营管理力度,既能保障场馆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动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职能转变,又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社会场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发放文化消费卡,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功能,实施乡村文艺普及工程,以公共文化服务培育文化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