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小编今天看到一条消息:
3月1日前,北京市将启动一轮校园网上“清查”行动,中小学使用的APP,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群组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互联网公众账号均在检查范围内。群组交流信息不能随意发布。群内不得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批评或表扬学生,不得制造焦虑;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广告、求助、募捐、拼课等信息。要尊重学生隐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晒娃,不刷屏问候、点赞,不得发红包。
这一规定,恐怕与最近屡屡爆出的家长群的不良风气有关。
无独有偶,之前河北邯郸永年育英学校女教师因学生迟到,按 “班规”惩罚给4名学生剃了头。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校方辞退了涉事的徐老师。然而事件出现反转,60余名家长欲通过联名方式,希望学校留下徐老师继续担任班主任。
之所以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是因为近年来教师、学生与家长的三角关系不断被打破,频频爆出问题,理也理不清。
“尊师重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等理念在中国流传几千年,为什么在沟通交流极为方便的今天,师生关系反而日趋淡漠,甚至对立?
错位的三方关系
就在小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一则消息爆了出来:
广西百色一蒋姓小学老师得知学生家长在殡仪馆工作后,孤立其孩子、公开在家长群辱骂威胁家长、私下向家长兜售红糖并与是否处罚学生挂钩。
1月29日,百色市右江区教育局通报称,针对有家长反映该老师歧视、体罚学生一事,当地已成立工作组开展调查。经初步核实,家长所反映问题基本属实,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核查。目前该老师已被暂停班主任职务。
截图来源:北京青年报
如果情况属实,这位毫无师德的蒋老师被网友广泛指责并不冤屈。
然而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育英学校的徐老师面临的情况就有点哭笑不得了。
24岁的徐老师因按 “班规”惩罚早读迟到的小单等4名同学,将他们的头发剃短,而被小单的家长拍下视频发到网上,引发轩然大波。
学校作出将徐老师辞退的决定,但事件却并未结束,八年级16班60余位家长欲联名,请求学校给徐老师一次机会。因为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徐老师的“迟到推头”的行为却有不妥,但没必要予以辞退,因为除此件事之外,他们认为徐老师一直都很受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是一位好老师。
人无完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确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甚至是令人发指的事件。早前,甘肃8岁女孩下体受伤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将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直接推向崩塌的边缘。
我们必须承认,教师中的一些害群之马,直接污名化了这个群体,给其他正直、负责任的老师们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长担心自家孩子在老师那里受到伤害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一些家长反应过激的情况也是有的,使得本应美好的师生关系变得剑拔弩张,教师整体被妖魔化。一些教师想管不敢管,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应付学生。这样做的结果,还是学生受害。
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小编也在网上看到一些力挺老师的评论:
网友“夏天de雨 ”:古人都懂的教不严,师之惰,这个老师做法虽然有点过头了,但是也不至于搞的那么严重吧,如果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你叫他管他还不管呢,只能说现在的人玻璃心太多了。
网友“淡定的哦吉桑 ”:看了几条评论,大部分都是说老师做过了的。其实我好奇,怎么做才不过?现在,罚抄课文是体罚,罚站是体罚,打是体罚,骂是没有师德,随他去是不作为,让家长带回去课又落下了,得不偿失。问题来了,小孩子老迟到,怎么办?苦口婆心的说教吗?且不说有没有用,几十个小孩,不能每天盯着那不听话的天天念吧?别的孩子也要照顾到啊。学习不论,最简单的规矩都遵守不了,这还怎么教?
网友“南海 ”:学生再怎么犯错也不用追究,用嘴说说(所谓的批评教育),教师管教惩戒学生一下,就大谈学生的人权,师德师风和职业操守,以取悦家长为首要任务,是以公平正义为首要任务吗?最后是教师吃亏,所以,教师不要冒风险去管学生。学生爱玩手机由他去吧,爱抽烟由他去吧,自私自利由他去吧,以后社会再教他得了。现在的一种逻辑是让人渣型学生去学校呆着,就可以少建监狱,问题是人渣型学生是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校园欺凌,一身恶习,遵守纪律的学生为了不被他们欺负,得想办法结交社会青年,来威慑人渣型学生等,劣币驱逐良币,好人变成坏人,所以要多建监狱来挽救社会一代人。
小编认为,网友之间存在争论是一件好事,但争论不是最终目的。学生的权益要得到保障,老师管教学生的方式也要更加完善,家长多一些理解,少一点玻璃心。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其乐融融,才是我们更愿意看到的。
师生关系异化不能治标不治本
为什么教师和家长学生之间随时都可能剑拔弩张?因为个别教师有偿补课、索要红包等致师生关系异化的现象,让这几个群体备受关注。
此次,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明确群组交流信息不能随意发布。群内不得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批评或表扬学生,不得制造焦虑;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广告、求助、募捐、拼课等信息。要尊重学生隐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晒娃,不刷屏问候、点赞,不得发红包。
北京市教委介绍,中小学群组主要用于教育教学信息交流。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管理责任。要按照群组性质类别、成员规模、活跃程度等分类管理。家校群由班主任或年级组长管理,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和成才观,学习交流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师生群由任课教师或社团教师管理,要充分体现为人师表,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家长群由家长委员会管理,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家校合作。学生群由学生负责人管理,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工作群由工作负责人管理,不得发布与工作无关内容。临时设立的群组,在任务完成后由建立者及时解散。
不晒娃,不刷屏,不发红包,不发排名,北京给“家长群”立的这些规矩,让很多网友点赞,也值得借鉴推广。
被刷屏点赞占领的某家长群
不过,单有这些规定还不够,“师生关系异化”的问题不能治标不治本。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隗斌贤针对高校师生关系近年来存在的问题,建议矫正异化的师生关系,应从完善高校制度着手。
“正常的师生关系当如何?我认为用‘亲清’这个词语来概括更合适。”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真诚、平等、双向互动的。老师是学术上的明灯、学生品德的楷模、科研中的助手,学生则是知识的获得者、思想的交流者以及实践的参与者。
但事实上,从北航毕业生罗茜茜10年后实名举报长江学者陈小武性骚扰和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两个个案来看,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问题亟需重视。
前者是学生对教师权威的畏惧,后者是平等交流的缺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隗斌贤
隗斌贤认为这与当前学术环境不无关系。“一般能成为教授或博导的,大部分在某个学术圈子有一定权威性、科研能力、人脉、关系和话语权,甚至可以左右毕业论文评审。而这也给一些品德不端的老师提供了滥用职权的机会。”
他说,师生关系跑偏甚至颠覆的根源,在于高校缺少相关机制政策。如果所有高校依法成立职能机构,专门审查导师的教学行为,加强对于师德师风的监督,学生在面对不公待遇时有相应的保护机制,那么必然将为形成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提供保障,而师生关系也将因此能够健康发展。
只是单纯的不发红包不发排名,并不能彻底缓解老师、学生和家长的焦虑,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才能让这三方关系更加健康。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光明日报、长城网、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网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