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协聚焦凉山州美姑县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发布时间: 2019-01-11 08:50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韩冬 魏莉 蒲吉霞 | 责任编辑: 王静

新年将至,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候播乃拖乡瓦古罗哈村,10岁的沙马吉则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地哼着小曲儿赶着山羊往家走。手里扬着的树枝在风中沙沙地响。

去年,沙马吉则家靠养羊、养鸡、种土豆挣了5000多元。小家伙一脸严肃地告诉记者,爸爸正盘算着买一辆摩托车,新的一年,他上学再也不用走几公里的山路了。村长高兴地透露了个好消息——瓦古罗哈村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2018年底已通过州里验收。

美姑县地处大凉山深处,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之一。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传统、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影响,这里也是凉山州脱贫攻坚战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2017年以来,四川省政协积极响应中共四川省委“聚焦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号召,将“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向凉山州深度贫困的美姑县聚焦聚力。

“要聚焦产业发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法律和知识扶贫等5个方面,突出政协履职特色、委员专长和界别优势,充分汇聚力量,协调对接需求,强化督促指导,下足‘绣花’功夫。”2018年5月,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在美姑县考察调研时,向各专委会提出具体要求。

年关将近,记者再次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了解着新时代政协委员们崭新的履职面貌,感受着彝山深处的新变化。

以党旗为引领贯穿履职全过程

省政协特色种植养殖业专项调研组出发的前一天,省政协委员王翼刚接到了省政协机关扶贫工作组的电话:“请您在明天出发前提前一小时到达集合点,我们将成立临时党支部,并选举临时支部书记。”

“要确保政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就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人民政协的履职经验,也是做好政协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一直以来,省政协机关始终将讲规矩、守纪律挺在各项工作的最前面。

“在调研过程中,请将党徽始终扣在左胸前。”“引导非党员委员从资金、人才、资源、项目、管理以及上下游产业集群等能激活当地产业活力,增加群众收入的方面建言。”……临时党支部书记简要地向党员们布置了任务,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王翼刚小心地将党徽别在胸口,这才快步登上汽车。

在3天的调研中,无论是走访群众,还是座谈交流,王翼刚和其他几位党员委员一直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生活方式落后,不整理房间”“文盲、半文盲率超过80%,缺乏劳动技能”“信心不足,缺乏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他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上写满了好几页收集到的问题。

在返回成都的汽车上,参加活动的10余名非党员委员纷纷表示,自从省政协落实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具体措施以来,党员委员们的表率作用越来越突出,近期几次活动内容更加充实,也梳理出了更多问题,碰撞出了更多的思路。接下来,大家将按照“美姑所需、政协所能、群众所盼、委员能及”的原则,结合美姑县实际,携手制定出更细、更实、更有成效的帮扶方案。

助推特色产业夯实增收基石

走进采红乡美姑飞鹰岩鹰鸡养殖家庭农场,养殖户阿地尔也正在打扫鸡舍,随着扫帚的挥舞,色泽鲜红的岩鹰鸡“扑棱棱”地飞了起来,那架势真如山鹰一般。阿地尔也告诉记者,岩鹰鸡肉质鲜嫩,深受食客喜爱,“养一只岩鹰鸡一年挣的钱相当于养3只良种肉鸡。”

这么好的致富门路,自然少不了政协委员们的推波助澜,候播乃拖乡、采红乡、拖木乡等岩鹰鸡原产地建起了多家专业养殖场,“借鸡还鸡”“借鸡还蛋”……贫困户们在扶贫新政的引导下几乎家家都在喂养岩鹰鸡,全县存栏数已超过100万羽。

“岩鹰鸡的养殖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新型经营主体严重缺乏,未能形成规模经营,以至于经济效益、品牌价值、科技含量都较低。”前来调研的省政协委员吉克跃林在繁荣背后却发现了风险,他当场建议,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培育现代经营主体并加强品种选育,打响岩鹰鸡品牌。把优势产品转化成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快速增收。吉克跃林的建议引起了当地干部的重视。

助推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助力特色种植养殖业项目推进,助力特色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和科技支持……委员们用一次次具体行动坚定而有效地改变着这个古老民族“靠天吃饭”的生存理念。在县城新建的农贸市场上,黑山羊、岩鹰鸡、苦荞、马铃薯、核桃等特色农产品早已随处可见。更可喜的是,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美姑产”已走进成都、重庆、昆明、贵阳等多个城市。

打通大动脉走上脱贫“快车道”

“我们彝区深度贫困落后的现状,同长期闭塞、交通不便有着极大的关系,需要尽快改变,需要加速发展!”在2018年四川省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工作推进会上,美姑县政协的一纸呼吁引起了省政协领导的注意。

为此,省政协专门组织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驱车经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翻过大风顶进入美姑县,在美姑县进行实地调研后再经西昌回到成都。一路的颠簸让委员们感受颇深,“特别是翻越大风顶那不到150公里路程,车队整整走了5个小时,打通北上通道,让美姑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确实刻不容缓。”省政协委员杨晓敏感慨道。

“国省道建设、改造进度缓慢,存在多处安全隐患”“122个贫困村未建成通村硬化路”“乐西高速美姑段未能开工”……调研过程中,委员们收集到亟待解决的问题近10项。

调研结束后,委员们围绕助推大风顶隧道建设,助力乐西高速美姑段早日开工建设,协力S309隆昌至越西美姑段、S217依所解至牛牛坝段等两条省道早日建成通车提交了一系列建议。

截至发稿时,记者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凉山州交通运输局了解到:S309美姑县峨美公路椅子垭口隧道(大风顶隧道)工程已正式开工;洛莫依达乡、瓦西乡、农作乡、合姑洛乡、九口乡等16个乡(镇)的10余条乡村公路已开始硬化工程;S309隆昌至越西美姑段已获得开工许可,开工在即……

建设“千户彝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建设中的“千户彝寨”原来是龙窝乡、树窝乡15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因土地贫瘠,当地居民大多生活贫困。

“这里毗邻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地坡度很缓,安全性更高,还拥有水体、红叶、草甸等丰富景观,具有开发价值和营收潜力。”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秘书长荆小庆告诉记者,省政协曾多次组织委员,深入大小凉山,就自然保护区保护开发、大小凉山交通发展连接和乡村旅游发展等开展调研,就进一步拓展大风顶自然风光和彝族特色文化旅游提交了多项建议。

“千户彝寨”项目开工后,省政协更以联合视察的形式邀请有关民主党派省委赴大风顶调研视察,并以提交提案和直接上报调研报告等形式,助推美姑、马边、峨边境内的自然保护区融合发展。

“‘千户彝寨’建成后,这15个村寨将连成一片,不但能安置周边1000多贫困户,更将成为美姑乃至全凉山州最大的彝族聚居村寨,也是保存彝族‘原生态’文化较为完整的地方。”随着当地乡干部的介绍,一幅物产丰饶、山清水秀的彝家新寨在记者脑海中跃然而出。

“力争形成凉山腹地发展的带动示范效应,把大风顶打造成4A级景区和世界珍稀动植物观赏旅游目的地。把青山绿水真正变为金山银山。”谈及“千户彝寨”的未来发展,荆小庆信心十足。

一直在一旁聆听的村民阿海木呷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因为不识字,他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新家是一知半解。听完介绍,他兴奋地直搓手,“我们以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说到兴起,他索性从怀中掏出口弦(一种彝族乐器)现场吹奏起来。明快的音乐如彝人轻快的步子,不惧风雨,迎向阳光。